清朝八旗軍入關時僅有十幾萬人,但是它卻統治了漢族四萬萬人,這麼多人可以說一人一口唾沫就能解決的事,然而清庭卻穩穩的傳了二百多年。

第一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清軍入關前的必讀書,上到努哈爾赤下到八旗子弟對這本書可以說是爛熟於心。直至編寫《明史》時,在說努哈爾赤和皇太極這兩代的作戰時,還經常引用三國裏的經典案例。

清軍爲何推崇關羽而不是岳飛?很多時候會把這件事推到岳飛是抗金英雄身上。其實還有一層就是關羽是忠孝節義中“節”的代表,就這一個字足以抵百萬雄獅都不爲過。

第二本《道德經》

亂世道家盛世儒家,道家最興盛的時候是在唐朝,但把這套理論用到極致的卻是清朝。清朝自順治開始,在駕馭漢人的問題上絕對爐火純青。崇禎的在位十七年,一茬一茬的換內閣,依舊沒有找到治理王朝的能人,但是到清朝以後,漢人擔任重要職位的比比皆是。在對待漢人的問題上,清庭只有一個指標就是有用與無用。

第三本《孝經》

如果說節字能抵百萬雄獅的話,那麼這本書就是束縛四萬萬民衆的枷鎖。這裏不是不提倡孝,只是說被有心之人利用的孝已經變味了。中國自古講究父慈子孝,但是不知什麼時候孝就一味地變成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裏邊的差距可就太大了。

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多年,用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講這糟老頭子的壞的恨,他真正的是玩人性的感受,別看他最出名的總是影視劇裏邊演的九子奪嫡的殘劇,但是他就是利用一個孝字徹底擊垮了反清復明的浪潮,從此求忠臣於孝子之門又一次登上的歷史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