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來暑往,話陰晴冷暖;

街頭巷陌,論氣象萬千。

微聊天033期

前一陣國慶中秋假期

人們壓抑了9個月的出遊需求

集中爆發

據數據統計國慶前八天

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

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

當“家”與“國”撞了滿懷

出遊遠行or回鄉團聚

顯然都離不開氣象服務

爲此

就有企業瞄準用戶多元化需求

基於氣象大數據

開發衍生出一系列的場景化生活氣象服務指數

市場上種類繁多的氣象服務平臺

可以看見

精細化的氣象指數讓人目不暇接

這其中

除了有氣象部門自研的服務產品

還有企業基於氣象大數據

深化衍生出的產品

對於這樣的局面

或許正應了那句

百花齊放春滿園

期待多元化的氣象服務

激發更多產業潛力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共接待遊客6.17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透過黃金週這扇窗不難發現,小到穿衣建議、外賣送餐,大到旅遊規劃、航線選擇,越來越貼合需求的氣象服務正延伸至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衆多的氣象服務提供者中,不乏越來越多元化的市場主體。這些細微變化,折射出公衆對氣象服務的豐富需求,也映照出氣象服務產業的潛在能量

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過程中,不斷優化氣象服務供給是大勢所趨。而打造高質量服務產品、創新服務模式激活更大需求,正是推動氣象事業發展、釋放產業潛力的關鍵所在。這其中,市場主體開展的差異化服務不僅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於無形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成爲彌合供需差距的有效補充。

可以預見,在未來,多樣細分的社會需求必將不斷倒逼氣象服務產業的多領域創新,市場這雙無形之手的作用不可忽視。期待在部門與企業的創新求變、優勢互補中,氣象服務產業發展實現良性循環,撬動氣象數據蘊藏的巨大價值,共同提高公衆的幸福感、獲得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