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佛教當中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在佛教當中,流傳最廣泛的三個佛教名詞,除了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就當屬這部《心經》了。

《心經》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佛經之一,幾乎每一個佛弟子都會每天誦讀《心經》。《心經》只有短短260個字,在這260個字當中。最精華的一句話,當屬《心經》開篇的第一句話。

《心經》開篇的第一句話是對整部《心經》做的一個總結,也是整部《心經》的中心思想。很多人每天背誦《心經》,卻不知《心經》到底想要傳達給我們什麼道理。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要告訴我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一句話爲我們指明瞭修行的最高境界和終極目標,我們每天抄寫《心經》的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想遠離煩惱和痛苦,活在輕鬆和快樂當中。

這也是我們學佛的目的,這個目的用《心經》中的話來說就是度一切苦厄。達到這個目的過程,就是前面提到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這兩句話是修行的方法,我們要想滅除一切苦,超脫生死的束縛,就一定要修行自己,提升自己的智慧,修行什麼?《心經》上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的大概意思就是:“智慧到彼岸了”。“般若”翻譯成漢語並不是智慧的意思,我們可以理解爲超越一切智慧的意思,這種智慧可以理解爲不住妄心,達到了離妄歸真的境界。

一個人如果能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能離一切相,於一切法心生清淨,得現清淨圓覺。這種圓覺的境界,用《心經》中的話來說就是:“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觀音菩薩正是因爲不離善根、慈悲而行般若,照見了五蘊皆空,四大非有,智慧到達了彼岸,所以才能離一切苦,得一切樂。

我們每天學習佛法、抄寫心經,都有一個相同的目的,就是要向觀音菩薩學習,學習菩薩的慈悲和智慧,學習菩薩離苦得樂的方法。

當我們依照《心經》上所說的方法去修行時,就會種下成佛的種子,只要心有所悟,不斷去修慈悲和智慧,早晚都會向菩薩一樣,離苦得樂,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感恩閱讀與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