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鳳凰網總編輯鄒明作爲聯合主辦方代表在頒獎典禮上致辭

11月28日,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著名學者許倬雲、陳來獲國學終身成就獎。百歲翻譯泰斗許淵衝、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致力於中華文化傳播與保護的傑出人士,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文化書院等機構,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電視劇《清平樂》、新媒體視頻“戴建業講詩詞”等項目獲得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24部學術著作獲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本屆國學大典增設的國學新秀獎則由10位優秀青年學者共享殊榮。

鳳凰網總編輯鄒明作爲聯合主辦方代表在頒獎典禮上致辭。在致辭中,他表示,在新冠疫情帶來的複雜局勢下,我們更要常懷憂患意識、敬畏之心與良善底線。立足古今中外的已有文明,反思何以爲人、何以爲家國、何以爲命運共同體。期待大家一起爲爲時代與未來多留火種,多創智慧。

以下爲現場致辭實錄: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同道朋友,以及關注鳳凰網、鳳凰新聞客戶端的網友們,大家好!

我謹代表聯合主辦方鳳凰網,向所有關心支持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的領導、師友和相關支持機構,以及積極參與國學大典的朋友們,表達我最誠摯的敬意和感謝。

本屆國學大典從啓動到今天,歷時大半年,適逢全球局勢因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而發生複雜變化之際。現實以各種方式提醒我們,要常懷憂患意識、敬畏之心與良善底線,只有循道守正,敬天愛人,身心纔有望安頓,文明纔不會倒退。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需要立足古今中外的已有文明,反思何以爲人、何以爲家國、何以爲命運共同體;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需要重新體悟“天人和合”、“民胞物與”等等聖賢教言。

本屆國學大典強調“繼承創新”與“文明互鑑”,這不是一句虛空之言。7年來,鳳凰網一直秉持“中華情懷、全球視野、包容開放、進步力量”的理念,通過國學大典活動匯聚着各路踐行同道。我們看到文化傳承的生態正在發生可喜變化,當代化、年輕化和生活化的傳承方式更多地被髮掘出來。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每次想起國學大典的使命與意義,想到“致敬國學,重建斯文”,我總會深懷感動。任何時代,良知之火、文明之光,總能點亮人心,給人以超越庸俗之惡的力量,烈風雷雨而弗迷。文化傳承與文明建設任重道遠,我真誠希望,各位師友同道,能夠爲這個時代以及未來,多留一些火種,多創造一些智慧。

最後,祝本次盛典圓滿成功,祝各位來賓及廣大網友平安吉祥!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