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創圈”,青島正在受到“頂級智庫”越來越多的青睞。

近日,中國科協“科創中國”科技服務團服務青島座談會召開,又有10家“國字號”學會“組團”來到青島,帶着智囊團、科技成果和創新項目,通過簽約合作、會企交流等方式,爲青島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動青島科技與經濟融合發展。

現場對接,各個全國學會紛紛帶來了各自領域內“天花板”水平的專家,青島則拿出了產業雄厚、場景廣闊的應用市場。10個學會和海爾、雙星等30多家青島企業面對面,提出需求、給到方案,探討合作的可能。

走進園區,全國學會根據自身行業特色,在青島找到對應的“落腳點”,到研發中心去、到生產一線去,爲青島產業發展進行深度“把脈”。

攜手前進,全國學會通過與青島培育成果轉化基地、共建產業創新中心等方式紛紛在青島設立“根據地”,找到了合作的長效機制,頂級創新成果的來青之路更加順暢。

這是青島與全國學會資源的深度對接、和頂級智庫共榮創新的重大機遇,是“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給青島帶來的平臺“紅利”。

6月4日,青島成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搭上了中國科協這趟滿載創新資源的發展快車;8月14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讓青島站在了全國聚光燈下,“科創中國”科技服務團服務青島活動啓動,青島開啓了與全國學會深入合作的大門。隨後,全國學會陸續選擇把國家級會議、賽事落在青島,與這座城市擦出了更多攜手同行的火花。

01 10家全國學會和30家青島企業現場“約會”

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材料研究會、中國海洋學會、中國農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中國水產學會、中國金屬學會、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國公路學會,這10個“國字號”學會與青島來了一場“情投意合”的深度合作。

一次對接不是全部,長期合作纔是未來。對接會上,青島的協會、高校和企業紛紛與全國學會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共建成果轉化基地,學會的成果在青島落地有了“抓手”,搭上全國學會這趟頂級智庫的發展“快車”,青島也得到了長期有效的“車票”。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與山東領軍科技集團、青島海爾智能技術研發有限公司分別簽訂了合作協議,全國核心材料專家向青島企業輸送有了“傳輸帶”,先進科技成果與青島新材料產業深度融合有了“粘合劑”。

通過合作,材料學會專家成爲企業發展的智囊團,將極大提升領軍集團石墨烯研發的質量,實現產業化,推動青島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海爾的智慧家居領域也將用上更加輕薄、耐腐蝕,能抗污、除菌實現自動控溫控溼控氧的多種前沿材料技術,雙星的廢舊輪胎裂解項目得到全國學會的加持。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揭牌並落地萊西,讓素有“中國石墨之鄉”之稱的萊西與材料學會“再續前緣”。在前幾天剛結束的中國科協“科創中國”新材料科技專家服務團對接會上,已經有十餘位專家對青島的石墨產業的發展進行了深度“把脈”,與當地企業建立了聯繫。通過基地,材料學會在青島有了掛牌服務的“居所”,將面向全市新材料企業制定長期服務活動機制。

直面青島農機“大而不強”的困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與青島市科協、青島市農機生產流通協會及青島農業大學電機學院簽訂了中國農業機械學會青島產業創新服務中心合作協議。科研院所、高校、政府、企業齊聚,這個創新中心將以應用爲導向,促進青島現代農機裝備升級,提升農機企業科技含量與競爭實力。

對接會上當然少不了有深入、務實的溝通。50多位企業人員代表着會前提出精準需求的30多家青島企業,與全國學會的專家開展了面對面的對接洽談,就解決產業發展難點、建立長期合作聯繫、共建協同創新機構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科技創新不能囿於“象牙塔”,也不能搞“獨奏”,必須圍繞全市發展大局,與城市發展戰略和產業方向緊密契合,突出主攻方向。抓住發展機遇,靶向產業需求,圍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才能實現創有所用。

02 “國字號”學會緣何與青島“情投意合”?

全國學會能與青島結緣,首先得益於“科創中國”試點城市這條紐帶。合作發展、開放協同,全國學會的資源由此開始加速向青島傾斜,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與這座創業城市進行了精準對接。

“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是青島必須抓住的發展機遇!獲批以後,《青島市建設“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行動方案》、青島與中國科協簽署的《“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合作協議》讓各項工作紮實有序推進有了“頂層設計”;青島構建了“科創中國”協同推進體系,成立了推進專班,構建了科協、科技、工信、民營經濟等部門橫向協作,市、區市、功能區縱向聯動的協同推進機制,形成了科技經濟融合的服務網絡。

做好準備、敞開懷抱,青島吸引有關全國學會陸續在這裏開展科技服務活動。從中國科協年會籌備和舉辦開始,相關論壇就針對青島產業需求量身定製,學會便組織院士專家深入企業指導、開展精準對接;年會後,各學會繼續爲青島引入學術會議、導入專家資源,把脈青島產業發展,深化科技服務和合作,新的成果不斷湧現。

自8月以來,中國自動化學會已經把4個全球會議、賽事的舉辦地選在了青島,其中包括上週剛結束的中國機器人大賽這一全國影響力最大、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機器人學科競賽,吸引了來自全國超3500名參賽選手,爲青島壯大機器人產業規模帶來了助推力;中國材料學會也計劃於青島舉辦8000人規模的新材料大會。

獲批以來,青島已與17家全國學會對接會議20餘次,梳理了100餘項企業發展重大需求,吸引學會與青島企業對接、走進產業園區30餘場次,簽訂了近20項合作協議。

11月25日,“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北片區)建設現場交流調研活動在北京舉行,青島作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代表,面向全國分享了借力“科創中國”發展的典型經驗。

成爲試點城市的青島,爲什麼能抓住機遇,令全國學會“青睞”有加?這背後,我們還應該看到青島承接頂級智力資源的稟賦和實力。

頂級科研成果的落地需要廣闊的產業空間和企業平臺。而青島產業門類齊全,工業、製造業、新材料等領域有雄厚的企業實力和產業基礎,給全國頂級科研成果的落地提供了廣泛的產業應用空間;海洋、生物醫藥、大健康等新興產業也有可期的發展前景。

疊加上合示範區、自貿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青島穩穩站在了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正靈活運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雙向發力”,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資源。這樣的青島,就如一個全球資源集聚的大平臺,全國學會自然能從其中找到“用武之地”。

青島正在打造“科創中國”創新發展的完備生態。出臺《加快建設創業城市的十條意見》《青島市“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打通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打造“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讓頂級科技成果能在片“熱帶雨林”中茁壯成長。

青島與“國字號”學會的“兩情相悅”,是科研成果與產業應用的對接,是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對接,更是一流智庫資源與這個“城市中的獨角獸”的對接。

03 讓科學家的論文“寫在青島大地上”

從110多個申報試點的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爲試點城市,青島必須抓住機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持續深挖中國科協背後210個全國學會的資源,與全國學會間形成共榮發展的長期效應。

擁有科學家、科創企業家、投資家等豐富的創新資源,每一個全國學會都是一個產、學、研、用協同的平臺。而青島必須在“科創中國”這個平臺組織、樞紐組織上,把這些資源引進來,讓頂級科研人員的論文“寫在青島大地上”。

對接全國學會的資源,青島要立足產業發展實際,有所“揚棄”、精準發力,推進科創資源與青島產業深度融合。

今年以來,青島由市級領導牽頭,成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13個產業專班,研究制定十大新興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方案,加快超高清視頻、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高技術產業發展,全力打造中國人工智能應用與服務產業高地、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和機器人產業基地。這些領域是青島的未來所在,對科技賦能最爲迫切,也是科創最爲活躍的區域。

對接全國學會的資源,青島要摸清企業創新需求,通過全國學會科技服務真正助力企業打通堵點、連接斷點,提升核心競爭能力。

這個環節不是簡單的“給”和“拿”,而是讓青島和在與全國學會的碰撞中消化吸收、共榮創新。從某種角度上講,科技創新其實就是技術產業化,而“科創中國”爲青島破題技術產業化的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方面,要梳理青島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支撐政策和措施,讓中國科協、全國學會對青島產業需求和創新生態有更深入的瞭解,爲進一步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礎;同時,要打通渠道,將市場的需求和企業的難點、痛點、堵點收集彙總。實現了企業需求“上傳”,才能更好地吸引科技資源“下沉”,科技和產業才能在相互協作中推動着彼此向前。

當然,學會的資源不能限制在學、研、產等環節,在創新成果推向市場的過程中,學會的資源也能發揮很好的“背書”作用。現在青島與全國學會的合作是“播種”,讓青島的創新成果可以無中生有、從小變大;在不久的將來,青島可以有更多產品推向市場,一個產、學、研、用貫通的產業鏈條正在形成。

打好“科創中國”這張王牌,構建與全國學會對接合作的長效機制,青島正構建具有生命力的創新生態和技術創新模式,形成科技經濟融合的“青島路徑”,打造成爲“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爲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來源:青島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