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文壇,稱得上才子的人很多,但能被冠以“才女”之名的卻屈指可數。正因如此魚玄機、卓文君、李清照、朱淑真等人,才備受文學迷珍視。

顯然,這種對“稀缺”才女的珍視,沒有被用到女詩人餘秀華身上。又或許多數讀者,並不認爲餘秀華是一個才女。畢竟她的很多行爲,都讓人覺得有“自我炒作”之嫌。在她的個人社交平臺上,發得最多的就是跟各種名人、網友互懟,於是不少人都認爲她是“想紅想瘋了”,只要沒有了熱度,就要出來刷一波存在感。

然而,拋開這些,我們似乎也無法忽視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餘秀華確實是一個堅持在寫詩的人,不但高產,而且作品的水平都不低。本期我們來看一首她的高水平之作:

這首詩餘秀華髮出來後不久,就獲得了網友一萬多個點贊。不久,就被知名記者許研敏全文轉發,許研敏是這樣評論這首詩的:每個字都像用鐮刀在手心裏刻出來。而在評論區,不少被其打動的網友也紛紛留言,甚至有網友感嘆:這麼有才,爲何會有人看不順眼她。

說實話,在如今沒落的詩壇,一首現代詩還能有這麼高的評價,確實是很難得了。許研敏之所以會說是用鐮刀刻寫出來的,是因爲全詩刻畫了一位傷情的女子,詩人不直接寫傷得有多深,而是通過一系列有畫面感的具體意象,將它慢慢抒寫出來。這一系列比喻,是充滿力量而又極具感染力的。

詩的前兩節,用了“野柿子”和“苔蘚”兩個比喻。因爲是一株野柿子,所以它註定是沒人管的,下雪天時,它自然會落下來。這則比喻很自然,讀來一點都不覺得牽強,此時這種傷感只是淡淡的。

而到了“苔蘚”時,這種痛卻令人心疼。每一次向上,都落了下來,這株苔蘚依然是沒有人照拂的野苔蘚。此時的傷感顯然更深了一層,與上一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後兩句,轉到對人生的詠歎上。用一個“薄”字來形容它,用字是非常精準的。“一醉再醉”的是月下傷情的人,“一亮再亮”是歲月的變遷,疊用數量詞,讓全詩讀來朗朗上口。

最妙的是落筆處的兩句,“最鋒利的刀,也劃不出新的印痕”,這一句把全詩的感情推到了極致。因爲傷痕累累,纔會如此,誇張的寫法恰到好處。詩寫到這兒戛然而止,用一個極有畫面感的結尾在讀者心裏留白,這種藝術高潮下的留白,讓全詩更加耐人尋味。

縱觀這首詩,無論是從遣詞,還是從意境的選擇,都是極高明的,整體來說水平是很高的。與不少空洞無物的強作愁詩相比,勝出許多。

然而,正如網友所問,餘秀華這麼有才,爲何仍有那麼多人看不順眼她?在筆者看來,原因有3:一方面,餘秀華的個性確實很張揚,說話非常犀利,自然就容易引來爭議;另一方面,則是多年來,大家習慣了文化人的低調,很多網友們能接受其它領域專業人士的高調,卻不一定能接受一個詩人如此頻頻出現在熱搜裏;最後,則是對現代詩整體的不認可,不管一首現代詩寫得怎麼樣,哪怕是已經成名的詩壇名家的現代詩,都一樣會受到質疑。

對於前兩個原因,筆者不想討論太多。但如果單純地覺得現代詩就一定沒有精品,個人覺得其實是不太合理的。

對於當代文人來說,寫平仄合律的古典詩詞,顯然是不現實的。王國維先生認爲“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學”,毫無疑問,白話詩已然成爲當今的主流詩歌。雖然它的發展現狀不一定令人滿意,但近些年已經湧現出了一大批有個性的年輕詩人,餘秀華只是其中一個。或許我們該對他們的作品多一些關注,詩壇的未來纔會更美好,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