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功夫媽咪

01

前幾天看到一位網友分享自己表弟的故事,讓人很是觸動。

表弟小她一歲,從小就在父母的誇讚聲中長大。上初中的時候,外婆就經常誇他:“我家孫子這麼聰明,肯定能考個好高中。”

但沒有想到的是,表弟的中考成績特別差。考不上高中,他也不想上學了。

家裏人勸他:“你很聰明,難道書會讀不好嗎?”

他卻反駁說:“我這麼聰明,幹什麼不行,爲什麼非要讀書?”

於是表弟真的不讀書了。

多年之後,再次碰到表弟時,他仍對自己的聰明堅信不疑:“我當時是因爲我不學,我要是學習的話,也會很厲害。”

外婆也仍在幫腔:“我孫子真的很聰明,就是不努力。”

但是如此“聰明”的表弟,也沒有向他所說的那樣“幹什麼都行”,甚至連一份穩定的工作都沒有。

“你真聰明”已經成爲很多家長誇孩子的口頭禪了,但一味誇孩子聰明,真的有可能會“毀”了孩子。

02

在《終身成長》一書中,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做了一個實驗,以研究誇讚對孩子的影響。

她找來400名五年級的學生,並進行了幾輪的測試:

第一輪,給孩子們進行非常簡單的測試,在他們完成測試之後,研究人員會對一些孩子說“你在這方面很有天賦”,另外一組孩子則被告知“你肯定很努力”。

第二輪,孩子們可以自主選擇測試的難度,結果第一輪被表揚努力的孩子中,90%選擇了更難的題目;被誇聰明的孩子大部分都選了簡單的題目。

第三輪,測試的難度很高,所有的孩子都失敗了,被表揚努力的孩子認爲失敗是因爲注意力不夠集中;被誇聰明的孩子卻認爲自己一點都不聰明,甚至還因此非常緊張。

第四輪,測試難度和第一輪一樣,被表揚努力的孩子成績比第一輪高30%,被誇聰明的孩子成績卻下降了20%。

德韋克教授認爲,總是被誇聰明的孩子容易陷入一種“固定型思維”,這會讓孩子失去嘗試的勇氣,因爲“沒有嘗試就不會有失敗”。一旦失敗,挫敗感也會讓孩子一蹶不振。

而誇孩子努力,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從而具有“成長型思維”。這樣的孩子會積極地投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刷新自己的成就水平。

同樣是誇獎,不同的說話方式,會給孩子造就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03

壞的誇獎方式,會讓孩子的學習動機、抗壓能力受到嚴重的損害,孩子的思維方式也會受到阻礙。所以我們在誇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避免下面這3個坑。

(1)遇事就誇,沒有重點

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認爲只要誇孩子,就能夠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於是不管孩子做什麼事情,也不管做得好不好,都會使勁誇“真棒”“真聰明”。

孩子喫個飯,誇“寶寶可以自己喫飯了,真了不起!”

孩子學拼圖,誇“寶寶可以自己完成拼圖了,好厲害!”

孩子考砸了,還誇“寶貝這麼聰明,下次一定能考好。”

……

如果任何都脫口而出誇讚的話,那麼誇讚的作用就會被稀釋,這不僅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且會讓孩子感到疲憊。

有時候孩子甚至會懷疑父母的誇讚:我明明做得不好,爲什麼媽媽還總是誇我?我到底棒不棒?

這時候孩子會陷入一種內心的衝突,因爲他們的潛意識裏並不相信自己很棒,這種自相矛盾反而讓孩子沒有辦法自信起來。

(2)誇獎時踩低捧高

有些家長誇孩子的時候,總喜歡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你真聰明,比你們班那個誰厲害多了”。

這種貶低別人來捧高孩子的誇獎方式,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只有不斷戰勝別人纔會被肯定”的思維定式,從而導致孩子忽略自身的努力,並且形成過度爭強好勝的心態,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有着不利的影響。

(3)誇獎籠統不具體

“你太棒了!”“寶貝,你真的很聰明!”“你可真厲害!”

這些誇獎聽起來很好,但是內容太過敷衍和空洞,這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面對父母籠統的誇獎,孩子只知道父母覺得他很棒,但他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棒在哪裏。久而久之,孩子會將這些誇獎歸功於自己的智商,從而失去努力的動力和挑戰的勇氣。

這樣籠統地亂誇一通,還不如不誇。

04

成年人的誇獎和肯定,是孩子行動和探索動力的主要來源。正確的誇獎方式,對孩子的行爲和性格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那麼,我們在避開了誇獎的3個坑之後,該如何正確地誇孩子呢?

(1)真誠、實事求是的態度,是誇獎的前提

之前有一種“誇誇羣”曾在網上爆紅,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在羣裏求誇獎和安慰。

自行車丟了,求誇;

坐錯公交車了,求誇;

這種誇讚,成年人很容易分辨出來哪些是鼓勵,哪些是安慰。

但套路式的誇獎,對於孩子並不適合。

孩子的成長伴隨着自我的構建,他們想要正確地認知自己,建立自信心,就需要外界客觀的評價、真實的肯定。

而這種套路似的誇獎,讓孩子難以分辨,長期“浸泡”在這樣的“浮誇”當中孩子只會盲目自信,迷失自我。

對於孩子來說,實事求是、發自內心的認同和誇獎,纔是他們最需要的。

前不久,田亮曾曬了女兒森碟的“網球少女進化史”。5年時間,森碟從一個“菜鳥”變成了大師級的選手。這樣的成長,也離不開田亮一直以來的肯定:

“立志要成爲一個很厲害的選手,就算揮舞的拍子越來越重,也要目光堅毅每分必爭地打好每一球。”

“和森碟打了一夏天網球,被完虐,果然一個練過的就算是小球員的實力也能很恐怖。”

“我的撿球技術基本無人能及了”。

這種自嘲式的誇獎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田亮的用心,這樣的誇獎會給孩子帶來無限的力量感。

(2)誇過程不誇結果

德韋克博士表示,我們在表揚的孩子的時候,不要去表揚他的天分和才智,而應該表揚孩子積極投入的過程,他們的努力、策略、專注、堅持和進步。

比如孩子花了很長時間把拼圖拼好,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誇孩子“寶寶好棒!”“寶寶太聰明瞭”,而是應該告訴他:

儘管很難,花了很長的時間,但寶貝卻一直沒有放棄,這就是你努力的成果,以後也要繼續加油哦!

而且,誇獎的時候還應該根據不同的事情具體表揚。

表揚孩子的創意:“這個辦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太有新意了!媽媽都沒想到過。”

表揚孩子的態度:“這件事你處理的真好,我看得出,你受了點委屈,但卻讓你的朋友更信任你了。”

表揚孩子的堅持:“媽媽知道,跑步對你來說的確很有挑戰,但你一直沒有放棄。”

不看重結果,而注重過程中的細節和孩子的努力,這樣的誇獎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的同時,也促使他們更願意去不斷嘗試和提高自我。

(3)相比誇獎,事前的鼓勵更重要

孩子考試的時候,有些家長會對孩子說:“我家寶貝是最棒的,一定能發揮好。”

但你會發現,孩子對於這樣的誇獎並不買賬,因爲對於他們來說,這種事前的表揚不是安慰,反倒是一種壓力,會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所以在孩子做事之前,一定不要急於表揚,而是要鼓勵,給予孩子信心。

就像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鄧超飾演的父親馬皓文就一直堅持鼓勵孩子。

有一次兒子馬飛被洪水圍困無法脫困時,馬皓文舉着喇叭大喊:

“動你的腦子,你一定能出來!保持腦子一直想,一直轉,你就能想出辦法!”

這種困境中的鼓勵,讓馬飛恢復冷靜,並很快想出了用門板和牀單製作簡易木筏的辦法,最終成功從洪水中逃脫。

某種程度上來說,事前的鼓勵比事後的誇獎更重要,它能夠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到過程當中,也更能夠體會努力所帶來的成就感。

無論是誇獎還是鼓勵,都應該是父母發自內心對孩子的肯定和愛,這樣才能給予孩子能量,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功夫媽咪說:

心理學家庫利曾說過:他人的看法決定了一個人的自我感知,而這些看法往往是通過語言來傳遞的。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語言就是他們評價自己的重要依據,如果父母學會用正確的誇獎方法,既表達了自己的愛,又給予孩子積極的引導,那麼將會得到更好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