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樂人高曉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讀卡夫卡追不到女生”,這句話裏提到了一個人們不怎麼熟悉的名字:卡夫卡。他是誰?他的作品到底有什麼別樣的魅力,能夠讓高曉松如此推崇?就讓我們從這篇文章來了解這位被評論家們認爲是“20世紀作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位”的傳奇作家。

卡夫卡,全名爲弗蘭茲·卡夫卡。卡夫卡出生在奧匈帝國治下的布拉格(即後來捷克的首都)的一箇中產階級講德語的猶太家庭。卡夫卡,其實是他的家族名,在捷克語裏意思是“寒鴉”,他父親作爲一個商人,還專門用寒鴉來當作自家鋪子的店徽。殷實的家境雖然讓卡夫卡不愁喫喝,但卻並沒有給他帶來想要的幸福。

由於卡夫卡的父親出身於農村,早年的生活十分艱苦。雖然沒有過人的智力,但卡夫卡的父親卻擁有着猶太人身上最爲人所知的才能——經商。他白手起家,慢慢積攢財富,逐漸成爲了專門以富裕婦女爲銷售羣體的時裝禮品店的老闆。這些艱苦奮鬥的經歷,以及他強硬的性格,使得他對自己兒子更多的是訓斥而不是理解。這給卡夫卡留下了一個充滿威壓的童年記憶,從而一定因素上也影響了卡夫卡後來的創作風格,使得他在作品中經常關注“代溝”問題和主角對威強的恐懼。

卡夫卡在進入大學後,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他在1903年到1904年間,開始創作《一場鬥爭的描寫》的第一稿,之後的幾年也寫了不少創作早期的作品(後來基本遺失)。但父親並不支持他熱愛的寫作,他認爲卡夫卡應該學習年輕時的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並且對卡夫卡熱衷寫作的行爲感到鄙視,結果父子倆的關係陷入僵局,也使得卡夫卡越發內向,這也使得他越發關注人的感情和精神領域的東西。

大學學業完成後,卡夫卡到了一家專職工傷事故保險的公司任職,其間利用工作的空餘時間,卡夫卡開始創作短篇故事。卡夫卡多次抱怨自己對生計過多奔波,從而無法醉心於寫作。不過,事實上,卡夫卡在保險公司工作的經歷還是讓他有機會深入觀察當時的社會結構以及工人的工作與生活狀況,這使他對於現代結構中的官僚體制和社會權威的運作機制有了自己的認識,而這些經歷,也爲他之後作品相關主題的構成提供了基礎。

繁忙的工作和寫作之餘,卡夫卡的私生活卻很豐富。不少後來的傳記作家都表示卡夫卡其實是比較熱衷於追求女色的,不僅成年後多次去過妓院還對色情文學感興趣。而他最著名的還是他的戀愛經歷,在1912年,他遇見了菲利斯·鮑威爾,兩人墜入愛河,但在五年的時間裏,兩人卻大多通過書信往來,只有偶爾才見見面,甚至兩人還曾兩次訂婚,最終還是沒能走到一起。

這五年的時間裏,卡夫卡愛情和寫作事業都到達了一個高峯,著名的名作《變形記》便是在此期間創作完成。他還曾一年之間完成了《判決》,在這五年的時間裏,他創作了《美國》、《審判》、《在流放地》、《司爐》、《中國長城修建時》以及一些列短篇小說,可以說相當高產了。

但現實總是出人意料,當他再度和菲利斯訂婚之際,卻開始出現了肺病的症狀,不久便確診肺結核,在當時,醫療條件還無法根治肺結核,這對當時的卡夫卡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他不得不暫時離開一直任職的保險公司,前往波西米亞的農村修養,期間和他的妹妹以及姐夫一同生活。鄉下的生活給他帶來極大的愉悅,使他留下了不少日記和筆記後來被編輯出版成了隨筆集。

之後不久他和菲利斯解除了婚約,兩人最終結束了五年的戀愛。卡夫卡沉寂了兩年,在1919年又與尤莉·沃裏採克訂了婚,不過這段婚約也並不長久,因爲短短一年後,卡夫卡又認識了一位新聞工作者米萊娜,卡夫卡對她也產生了強烈的感情,並寫了不少信給他,後來還出版成了《給米萊娜的信》。所以,卡夫卡又和尤莉解除了婚約。

一直到1923年,已經四十歲的卡夫卡終於遇見了他最後一位情人——朵拉·迪阿曼特,兩人開始同居,朵拉小卡夫卡整整十五歲,但卡夫卡和朵拉卻並沒有受到年齡的阻礙,卡夫卡甚至爲她搬到了柏林,既方便獨自創作,也方便與朵拉相處。在柏林期間,卡夫卡很多著作都由朵拉代爲保管。

不過,卡夫卡並沒能在柏林待很久,因爲他的肺結核病在1924年開始惡化,在3月他返回了布拉格,在布拉格他完成了《女歌手約瑟菲尼》。回到布拉格的卡夫卡受到了家人們的悉心照料,但卡夫卡的病情並沒能得到好轉,由於病痛的折磨,他已經無法正常進食,加上當時的醫療條件又無法以其他方法爲卡夫卡進食,結果卡夫卡基本上算是被餓死的,但他卻因此獲得了靈感,創作了短篇小說《絕食表演者》。最終,卡夫卡在1924年6月3日去世。

卡夫卡生前名聲並不顯赫,他自己也並不看重名聲,但他去世後卻成了著名作家,還對後來的世界級作家們,諸如馬爾克斯、博爾赫斯、加繆、薩特等起到了一定影響,當代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還曾專門創作了名爲《海邊的卡夫卡》的小說,來進行致敬。如今人們認爲他是當之無愧的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