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小諾在足球場上作爲後補隊員的失意後(見前文當孩子懷着滿腔熱情坐上了“冷板凳”,怎麼辦?),興趣班怎麼取捨?成爲了目前我考慮的問題。

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幾乎每一個家長都經歷過關於“興趣培養”問題。細數心路歷程,大概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初期:總要培養一個興趣特長的,萬一將來有用呢?中期:都學了一段時間,浪費了可惜,就當玩玩吧!後期:學習爲重,既然也不那麼愛,那就算了吧……

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孩子“興趣班”這回事。中間有關小諾參加興趣班的起落感受,也有來自身邊小夥伴的實例感慨,希望給到家長們一個參考意見。

01培養孩子興趣有什麼用?

培養孩子興趣有什麼用?希望培養孩子一個特長。

這是一個完美閉環的回答,但事實上,“興趣”和“特長”之間橫跨的是一座非常長的橋,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境界。

如果說是培養的是“興趣”,那麼孩子喜歡就好,能玩就好,如果還能因此在學校或在什麼活動中得個小獎項,那就皆大歡喜,對得起家長付出去的學費。

這種興趣可以成爲孩子的優勢能力,其價值,從長遠來說,會給孩子的人生增添興趣;但從短期價值來講,對孩子升學之路,卻實際沒有多大用處。

我以小諾踢球爲例。

小諾是從幼兒園看日本的動畫片《足球小子》,開始喜歡上的踢足球。上了小學後,恰恰學校組建足球隊,於是報名參加,一週3次放學後參加學校集訓,額外一週再加一節訓練課,訓練成果以區裏面學校之間的足球聯賽作爲檢驗。

在球隊中,小諾喜歡足球,但並不是特別出色的隊員。一開始還能作爲主力上場比賽,漸漸因爲訓練次數少了,成爲了替補。對小諾來說,他最大的收穫是,爲學校爭光,進而在他寫簡歷的時候,添上一筆:愛好足球,或者校足球隊。至於其他,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這就是興趣愛好。

02興趣轉變成特長,纔有實用價值

讓興趣產生實用價值,那就要把把培養“興趣”變成“特長”。

小諾在一年級剛進校足球隊的時候,有一個隊友非常厲害。同樣是一年級學員,其他孩子還是從0開始的菜鳥,他已經訓練了整整兩年,並且在俱樂部的組織下,在父母的陪伴下省內省外到處打比賽,最遠去過海南踢球。

孩子的爺爺曾經驕傲地告訴我們說:“孩子踢足球,我們可是下了血本的。”

的確,沒有經濟投入,沒有家長的精力投入,孩子不可能有超過同齡人的踢球能力。

但即使是這麼厲害的球技,把這個孩子放到區裏所有的同齡球員去比,他也只能算作是“會踢球的”,還算不上是“最能踢的”。

當然,血本會增加成功幾率。

一年級快結束時,這個孩子以“特長生”名義跨區轉入一所名校。這所學校,年年招生預警,哪怕有房,都不一定進得了。

暑假那天,恰巧在銀行碰到孩子的媽媽辦理孩子入學要用的手續,我瞭解到:原來,家裏早買好了學區房,但是應屆名額輪不到。過了一年,剛剛空出一個班額,孩子才幸運地以“特長生”的名義,成功迂迴讀到了心儀的學校。

舉這個例子,其實就是想說明:只有把興趣發展成爲特長,孩子纔有可能爲自己的競爭力加持。

03培養孩子特長,家長要準備的三個必備條件

但怎麼把興趣變成特長,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實上,要讓孩子對一件事產生興趣很容易,但若要把興趣變成特長,卻很奢侈。

原來,我一直以爲,從小給孩子薰陶,讓孩子對某一項事情產生興趣,再參加個培訓班就能讓孩子擁有出類拔萃的特長。但現在,我才逐漸認識真相,真的沒那麼簡單。

如果你要讓孩子成爲一名特長生,那麼一定要準備好如下幾個條件,缺一不可。

1)、孩子的“天賦”

也許從小薰陶,可以讓孩子產生興趣,但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出類拔萃,真的還需要一點天賦。

有人會說,努力可以讓人成功;可有沒有天賦,再努力,也會缺少一點幸運。

在足球界裏C羅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頂尖運動員,也是最自律的運動員。數年如一日進行運動訓練,嚴格控制飲食,哪怕親朋好友聚餐,他的餐食一定是特製的,沙拉、雞胸肉、白開水,喫完飯就訓練。

有網友調侃:賺再多的錢也無法享受“烤肉+炸雞+快樂水” 的滋味!

但即便勤奮如C羅,他依然無法超越梅西。天生對足球的敏感,讓梅西成爲衆人眼裏的“足球天賦人才”。

家長提前要有一個心理準備:興趣可以將孩子培養得很優秀,但只有加上“天賦”,孩子才能成爲在優秀羣裏出類拔萃的那個人。

把一項才藝練好,只要花功夫,大多都能達到目標;練得精,還要外加孩子的悟性。

2)家長的“財力+精力+毅力”

培養興趣,對普通家庭來說,還是一件可以承受的事情。普通培訓,200~300一節課,一週上2~3節,一個月至多也就一萬除半。

對於停留在“興趣培養”層面來說,這樣的投入,其實也不算少了。但如果要把興趣變成特長,一定程度上,家長口袋的大小,決定了孩子藝術造詣的高低。

小班變私教班,名師變教授,追求藝術的道路,永無止境。有時候,甚至不是有錢,就能夠摸到藝術的門檻。

3)孩子的“時間”

即使是做到了如上兩點,有天賦,有金錢,還必須投入孩子的時間。朗朗回憶自己練琴,一天4小時是起步線,練6~8小時也是正常。《傅雷家書》中,傅雷的兒子傅聰,也是一天要練足8個小時。

時間一長,苦是肯定的,孩子有沒有耐心練下去就是一個問題。我們聽說過太多個練鋼琴的孩子,考出了十級後,一輩子都不想碰琴。很有可能,孩子練着練着,把興趣也練沒了。

與此同時,家長也要做好另一個風險準備,那就是,假如孩子也甘願投入訓練,由於你在特長訓練上投入了時間,也就意味着孩子在學業上的時間被耽擱。

最糟糕的局面是,興趣沒練成特長,成績反而降

這種結果,家長能不能接受?

當然,說以上幾點,不是爲了打擊父母們的信心,只是在當下社會,我們每做一件事的成本都很高,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所以,當我們決定在一件事情上準備投入時,做好預知,更能在關鍵時刻做好抉擇。

04每一個“特長生”背後,站着一位 “虎爸虎媽”

我的一位教師朋友跟我描述過她家孩子的班上,家長們爲了培養孩子興趣特長,到底有多努力?

來源:電視劇《虎媽貓爸》

孩子從三歲開始摸鋼琴,經過啓蒙之後,從上興趣班,過渡到私教。後來,爲了提高孩子在藝術方面的造詣,每個週末還要坐上高鐵前往上海請名教授指點。

爲了保證訓練時間,孩子基本上都是上半天的學,下午早早就被媽媽接回直接扔進琴房。

日復一日,媽媽有毅力;難得的是,孩子也配合;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孩子的成績依然班裏位列前茅。

話說到底,能不能把孩子的興趣轉化爲特長,最大的因素是家長在一開始就定下了堅定目標,然後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哪怕中途遇上各種困難,都不改初衷。

如果你是一位堅定的家長,有一個堅定的孩子,那麼你們的決定,就已經領先了很多孩子,也因此,會比普通孩子多一條選擇的道路。

我是諾媽,育兒路上與你同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