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被稱爲直腸子。這類人,容易被某些食物所激發,正喫着東西,就開始腹痛,馬上跑到洗手間,解決完問題後,腹痛就減輕。這種情況,多數屬於腸易激綜合徵。令患者苦惱的是,這種毛病,隨時都可能發作,儘管自己已經非常重視食物的選擇,但是,仍然難以徹底擺脫尷尬。腸易激綜合徵,是如何形成的?和食物有哪些關聯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腸易激綜合徵,是1種常見的疾病,國外的研究表明,患病率約爲20%,咱們這兒的調查數據顯示,發病率爲10%左右,不過,患者分佈存在着明顯的地區差異,有些地區發病率不足1%,個別城市則超過10%。過往,多數研究結論認爲,腸易激綜合徵,主要由精神和飲食因素引起,而且,壓力,或者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會誘發症狀出現或加重。

腸易激綜合徵,典型表現是最近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出現腹痛,而且,腹痛會伴有下列症狀中的至少2條,第1是排便後,腹痛症狀會緩解;第2是腹瀉,或者便祕與腹瀉交替出現;第3是稀薄或乾硬等大便形狀改變。腸易激綜合徵的發作,通常發生在進食之後,並且,多數與進食冰冷食物,比如冷飲或冰啤酒等有關。

腸易激綜合徵,發病機制並不明確。過往的研究認爲,可能與內臟高敏感性、腸道炎症、胃腸道動力學異常、免疫反應、心理狀態、腦腸軸活動等有關。近日,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學者,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研究發現,將某些食物與釋放組胺的肥大細胞的激活聯繫起來,可以解釋腸易激綜合徵機制,而阻斷組胺,則可以改善症狀。此前,還有研究發現,腸道中存在致病細菌屬短螺旋體,是導致腸易激綜合徵的相關因素,因此,通過抗生素治療或補充益生菌,有助於控制症狀。

飲食與腸易激綜合徵的相關性,得到較多討論的是短鏈碳水化合物FODMAPS,包括髮酵性的食物、低聚糖、單糖、多元醇等,這類食物能夠導致胃腸道吸收不良,並且產生氣體,誘發腹痛或腹脹。因此,國外有學者建議,通過低FODMAPS食物療法,改善腸易激綜合徵症狀。這種療法,需要將富含低聚糖的小麥、黑麥、洋蔥、豆類、大蒜等;以及富含甘露醇和山梨醇的水果、蔬菜、人造甜味劑等,統統排除或限制在食譜之外。

低FODMAPS食療的原理,是防止食物在發酵時將多餘的水分吸入小腸腔內,減少食物導致的胃腸痙攣、胃痛、胃腸脹氣、腹瀉。因此,FODMAPS食物,可以成爲結腸微生物羣的底物,這些底物在小腸的吸收性差,多餘的氣體和液體會引起結腸擴張,產生腹痛感覺,並且導致腸道蠕動頻率增加,產生腹瀉,或在某些情況下,導致便祕。不過,這種食療方法較爲複雜,限制的食物較多,很難堅持,而且,長期應用可能會引起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缺乏。

應對腸易激綜合徵,目前缺少特效根治方法。總體的策略,首先是避免刺激,對於腹痛加腹瀉型的患者,需要限制牛奶、冰冷食物、辛辣食物、產氣食物的攝入;腹痛加便祕型的患者,需要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入,通過刺激結腸運動,緩解症狀。同時,應該調整情緒,減少心理因素影響。近年來,新的治療方案是口服抗生素利福昔明或者微生態製劑,改善腹瀉及腹痛。不過,治療效果尚有待觀察。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爲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