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科取士開始,底層人民就將考取功名作爲自己畢生的奮鬥目標。不僅是底層民衆,一些士大夫階層、官員子女也積極參與科舉考試,以喫上皇糧,博取功名。但是國家錄取的名額相當少,絕大部分都成爲了陪考的對象,很多人考了一輩子連秀才都混不上。混不上秀才還好一點,可以安心地種自己的莊稼,爲國家生產糧食。

但是還有很多人考中了秀才,考中了秀才就有了進一步的希望,即使希望渺茫,秀才們還是報以最大的希望積極參與每一次的考試。因爲秀才是不會安排工作的,必須繼續向上考。如果家裏有關係,或者可以在縣城謀一個師爺之類的身份。沒有關係就只能在家種地了。

但無奈的是,很多秀才放棄了生產,在家專心準備考試,不斷地誦讀必考科目。而喫穿全靠家裏人供給,很多秀才就成了啃老族。在萬般無賴之下,他們纔會下地幹活。

秀才們大多文弱,而且是不屑於幹農活的,認爲自己是讀書人,怎可能和農人爲伍?自己是要追求大好前途的。而且很多人還拿歷史上大器晚成的例子來安慰自己,當然還有很多人認爲自己是時運不濟。

秀才們即使放棄了繼續考試,在家種莊稼,但是他們始終幹不過同齡的農民們,莊稼收成也沒有他們的好。即使耕地也耕不深,挑糞也沒有多少力氣。所以大多數秀才是貧窮的,一生都在溫飽線上掙扎,但是他們卻一直很要面子。在穿着方面絕不含糊,不會像其他農民那般始終髒兮兮的。即使他們的衣服再破,也要穿得乾乾淨淨。

但秀才始終是有文化之人。無論村民們平時怎麼調侃這些秀才,但是遇到事情的時候,還要找秀才商量,畢竟是有文化之人。個別秀才還會在村裏教書,獲取一點糧食。但是是沒有薪酬的,因爲大家都沒錢。如果家裏有紅白喜事,一般都會請秀才幫忙,幫忙寫寫字貼貼對聯什麼的。

所以秀才一般都是一邊被嘲諷,一邊又受到尊重。因爲即使秀才武不成文不就,但至少人家努力過。而且大家也想自己的孩子去考取功名,激勵他們努力向上。所以村民們的情感很複雜,一邊覺得讀書無用,一邊又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不要走自己喫苦的老路。這像不像今天的打工一族呢?他們知道自己身邊有很多大學生跟自己幹一樣的工作,讀了大學也無用,但是一邊又拼命工作,給自己的孩子掙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

在很多傳說以及戲曲中,有很多調侃秀才的段子,所以秀才們其實是真的沒有多少尊嚴的。秀才一般依然處於最底層,但是自己的言談舉止又不像最底層的人,所以他們天生的要被嘲笑。你在一羣白丁面前說成語,說之乎者也,不被罵纔怪。就像今天留學歸國的學子一樣,他們如果與跟自己有同樣經歷的人相處,偶爾說一兩個英語無傷大雅。但是要在一羣沒有任何留學經歷的人面前冒英語,那當然也要被罵的,說你裝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