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魯山縣的南水北調中線關鍵性工程——沙河渡槽。河南日報記者 孫美豔 攝

□河南日報記者 尹紅傑 孫美豔

沿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丹江水一路向北。

位於平頂山市魯山縣的沙河渡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一個重要建築物。這裏距水源地丹江口水庫200餘公里。

6月8日,登上渡槽向遠望去,眼前的渡槽好比一段“天河”,飛架在沙河之上,綿延9公里,護送一渠清水繼續北上。

渡槽,即在河渠、溪谷、窪地和道路上設立架空水槽以輸送水流。這樣一條空中水道也被稱爲“過水橋”。沙河渡槽,施工於2009年,通水於2014年。

爲何要在魯山建設這樣一條空中水道?原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流經魯山縣時,遇到沙河、大郎河、將相河三條大河的阻攔,綜合當地耕地面積、環境保護、行洪過流等因素,渡槽方案無疑是最優選擇。

據瞭解,沙河渡槽是南水北調中線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控制性工程之一,總長9050米,設計流量每秒320立方米,加大流量每秒380立方米,綜合規模世界第一。

不僅如此,沙河渡槽還創造了多個第一。

沙河梁式渡槽並行4槽輸水,輸水斷面219.4平方米,世界第一;它是世界最重的吊裝渡槽,單槽重量1200噸;它還是世界首座實現“槽上運槽”的渡槽,同時是世界最大的涵洞式渡槽,以及單槽最寬的落地渡槽。

多個“世界第一”,填補了國內外水利行業大型渡槽設計及施工的技術空白,被譽爲綜合規模“世界第一渡槽”。正是依靠像“沙河渡槽”這樣一個個“創紀錄”工程,一渠清水才能流淌千里,惠及一個又一個城市、鄉村。

在沙河渡槽建設中,遇到很多難題。架設難度大,是建設人員最頭疼的問題。

渡槽過流到設計水位時,每榀渡槽水體的重量約1300噸,加上渡槽,一共有2500噸,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重量,渡槽又是薄壁設計,非常考驗供水運行的安全穩定性。槽身爲U形雙向預應力結構,且架設時採用“槽上運槽”方法,架設難度極大。

“在架設渡槽時,架槽機的高度約42米,相當於14層樓的高度。整個架設過程,架設精度要求非常高。”南水北調中線魯山管理處副處長吳海洲說,爲解決渡槽伸縮縫後期止水維護問題,單榀槽身一次澆築成型,沙河渡槽的槽身還設有可更換的橡膠止水帶,最大限度減少了渡槽滲漏的情況。

看着一渠清水北送,吳海洲的思緒回到了7年前。

2014年,持續蔓延的旱情讓平頂山市的143座水庫乾涸了69座,49條河道斷流了39條,“水缸”白龜山水庫也見了底,這座人口達百萬的城市供水告急。

關鍵時刻,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應急調水,清涼的丹江水爲這座城市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5月26日下午,魯山縣城南水廠成功完成試運營,城區7000餘戶自來水用戶也正式用上了南水北調中線的水。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魯山段累計向平頂山市供水5.87億立方米,其中生態補水2.96億立方米。

吳海洲說,南水北調真正發揮了國之大者、利國利民的作用,爲國家的經濟騰飛提供着不竭的動力和源泉。在他身後,沙河渡槽中水聲潺潺,彷彿一首動聽的歌。

編輯:郭同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