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褪色,餘暉映初心;離崗不離黨,銀髮綻芳華。有這樣一羣老共產黨員,儘管年華老去,依然永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

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播出的北京衛視《檔案》特別策劃,帶您走進由北京市委老幹部局舉辦的《初心如磐--北京市離退休幹部入黨志願書陳列展》,近距離感受老黨員的入黨初心和使命擔當。

本期節目還特別邀請到四位老黨員,以他們的獨特視角,從關係你我生活的“醫食住行”四方面,爲您揭祕首都發展背後那些鮮爲人知的故事。

傳承中醫藥文化

爲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奉獻一生

今年81歲的金靄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同仁堂中醫藥文化的代表傳承人。1985年,她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立誓終生跟黨走:“做良心藥,讓老百姓喫放心藥,是我的工作職責,更是作爲一名黨員的本分。”

1990年北京亞運會召開,中藥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青睞,其中就包括北京同仁堂的牛黃清心丸。在國際醫藥市場爭相購買中成藥的同時,日本、韓國、加拿大、歐洲等國家的衛生當局、經銷商、媒體紛紛提出中成藥含有過量的重金屬,喫了會造成急性中毒、呼吸衰竭等不良反應。

面對中國中藥行業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金靄英將如何帶領團隊打破謠言?伏案多年,她又是如何帶領團隊,理清了晚清同仁堂供應宮廷御藥的種類、用途、質量要求、供藥程序等等,再現了同仁堂供御藥的史實?

俯首甘爲孺子牛

堅守44年“讓更多人有奶喝”

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今年已經64歲的張曉霞爲了百姓餐桌上的一杯牛奶,在牛棚裏堅守了整整44年。來自北京首農集團食品有限公司的她是一名高級畜牧師。一杯奶,產自牛,源於種。而張曉霞的工作,就在牛奶最源頭的那一關,圍繞種公牛的飼養管理,生產牛冷凍精液。

上世紀70年代,我國的種公牛事業剛剛起步,從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男性。這是因爲種公牛攻擊性強、存在危險性,而且在傳統觀念裏,女性從事與精液相關的工作令人難以啓齒。但1977年剛走出校門不久的張曉霞,懷揣着“爲了讓更多的孩子喝上奶,爲了讓更多的人有奶喝”的夢想,不顧世俗的眼光,毅然選擇了種公牛行業,決心將自己的一生獻身祖國的奶牛事業。

1991年,張曉霞成爲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從此,“俯首甘爲孺子牛”便成了鞭策她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和奉獻的座右銘。從建國年人均不足1斤牛奶,到如今年人均超50公斤牛奶。一杯牛奶的背後凝聚了多少不爲人知的心血和汗水?

矢志追尋“人居夢”

傾盡心血構築詩意棲居之地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吳良鏞,今年已經九十九歲高齡,幾乎與中國共產黨同庚。而在諸多榮譽之中,他最爲珍視的便是中國共產黨黨員這個光榮的身份。

1960年,吳良鏞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對建築學的不斷探索中,吳良鏞意識到“人居環境的核心是人,是最大多數的人民羣衆”。從此,吳良鏞始終不忘“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人居夢想,爲建設美好人居環境而不懈奮鬥。

本期節目特別邀請吳良鏞的兒子吳晨,與我們分享他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同樣作爲建築師,吳晨是如何繼承並發展父親的理念,打造出瞭如今京城大火的網紅打卡地“北京坊”?兩代人在建築領域的貢獻和成就,又是如何勾勒出了首都、以至祖國飛速前進的縮影?

老地鐵人奉獻青春

見證北京第一條地鐵的誕生

曾任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離退休幹部第一黨支部書記齊書志,不僅見證了北京地鐵從無到有的過程,還參與了北京第一條地鐵的修建。

1964年,16歲的齊書志作爲技術工人,投身於建設中國第一條地鐵的偉大事業。在那個技術落後、物質匱乏的年代,首條地鐵完全依靠建設者們手提肩扛和傳統的工程機械施工。那時候建設條件艱苦,光運土的卡車就用了5000輛,參與建設的有四萬人之多。

第一輛地鐵車是什麼樣子?最早的地鐵票又爲何是參觀券?節目中,齊書志老同志來到中國第一輛地鐵的始發站,新中國地鐵的搖籃——古城車輛段,帶您參觀新中國的第一輛地鐵車,爲您揭祕中國第一條地鐵是如何誕生的!

“醫食住行”樣樣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正是無數優秀共產黨員一點一滴的奮鬥,才匯聚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浪潮!今日21:54,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播出的北京衛視《檔案》特別推出《檔案裏的中國——赤子餘暉映初心》,敬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