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7月11日出版的2022年第28期《瞭望》新聞週刊在“治國理政紀事”專欄中刊發了記者姜琳採寫的報道《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摘要如下:

悠悠萬事,民生爲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

我國以社會保險爲主體,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制度在內的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這爲廣大人民羣衆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爲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利條件。

制度改革縱深推進。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形成職工養老和居民養老兩大制度平臺,填補了部分羣體缺乏保障的制度空白;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協同推進“三醫聯動”;建立健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了省際結構性矛盾,緩解了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基金支付壓力;統一養老保險單位費率,全面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爲在更大範圍內互助共濟創造了條件,也爲實施全國統籌奠定了基礎;工傷保險預防、康復、補償“三位一體”制度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功能進一步凸顯……

“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不斷完善,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增強,人民羣衆不論城鄉、地域、性別、職業,在面對年老、疾病、失業、工傷、殘疾、貧困等風險時都有了相應制度保障。”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說。

織就世界最大社保網。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從2012年末的7.88億人、1.52億人和1.9億人,增加到2022年3月末的10.3億人、2.3億人和2.8億人。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基本醫療有保障,60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9.99%以上,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保障能力明顯提升。2021年,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收入、總支出分別爲2.87萬億元、2.4萬億元。截至2021年底,累計結存3.61萬億元,惠及羣衆就醫超40億人次,對破解羣衆看病難看病貴、支持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推動共同富裕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2年3月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3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存7.18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穩步開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截至2021年底,養老基金委託合同規模超過1.5萬億元,年度投資收益額630多億元,累計投資收益額2600多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接近6.5%,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促進了基金保值增值。

“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共同富裕,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作爲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說。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邁上新徵程,社會保障工作將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更大的改革勇氣、更積極的進取精神,推動社會保障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爲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築牢堅實的根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