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問題爲導向,以需求爲牽引,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文 | 馬曉媛

2022年6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時強調,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開闢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對科技自立自強的高度重視,爲新形勢下紮紮實實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提供了科學指引。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當前,科技創新成爲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關鍵核心技術被當做“定海神針”。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就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塑造發展新優勢。

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走自己的路,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歷史結論。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逆全球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潮暗流湧動。我們必須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暢通國內大循環,從而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奮鬥的基點,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峯的必由之路。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實現強大和振興。我們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目前我國一些前沿領域在世界上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有的已經進入無人區,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經驗可借,除了自主創新別無他途。面向未來,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問題爲導向,以需求爲牽引,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不斷提升我國發展自主性,牢牢掌握髮展和競爭主動權。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一旦受制於人,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更好補齊短板,儘早解決“卡脖子”難題,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完整性,增強產業體系抗衝擊能力。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每一座城市、每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每一家科技企業、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圍繞國家確定的發展方向紮紮實實推進科技創新,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標,在新的征程上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刊於《瞭望》2022年第31期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