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姜詩薔,韓鴻宇 北京報道

近三年的行業高速發展之下,公募基金數量及規模持續創新高。最新數據顯示,公募基金數量已經突破萬隻,規模超過26萬億。

與此同時,在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下,基金產品分化加劇,在“巨無霸”基金頻出的同時,迷你基金的問題也在凸顯。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8月23日已有122只基金清盤,而截至6月末,規模在5000萬以下的基金還有超過900只。

事實上,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近期監管層針對迷你基金提出新的監管要求,對迷你基金的監管趨嚴。監管層要求基金公司上報新基金時,需要提供迷你基金情況說明、解決方案以及解決時間點,若解決方案中提到持續營銷,則要提供切實可行的措施。

  一場針對迷你基金的生存選擇,正在展開。

清盤

要麼清盤要麼保殼,兩種選擇也有不同結果。

“我們的迷你基金主要根據不同產品不同選擇,有些評估沒有必要運營了就清盤。”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Wind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清盤的公募基金達到1098只。

“其實監管部門的監管方向一直是要減少迷你基金,此前亦要求迷你基金數量不能超過一定限制,超過會停發新基金批文,其實這樣也會使基金公司有動力去解決迷你基金的問題。”華南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數據顯示,今年8月以來截至8月23日,共有13只基金清盤,其中包括3只股票型基金、3只混合型基金、5只債券型基金,還有1只另類投資基金和1只QDII基金。

年內的一個清盤高峯出現在6月,當月共有20只基金清盤,其中包括11只債券型基金和8只混合型基金。

從基金公司情況來看,今年以來清盤基金數量較多的分別是民生加銀基金(7只),九泰基金(7只)、融通基金(6只)、建信基金(6只)、博時基金(5只)等。

“清盤主要還是出於基金公司對產品佈局、投入產出比等方面的考慮。”一家銀行系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事實上,迷你基金的存在一方面由於曾經是機構定製產品,機構資金撤退後淪爲迷你基金;另一方面也有業績不佳導致投資者用腳投票。

“清盤還是保殼基金公司都要評估判斷,現在基金公司不會一味的盲目保殼,也不會隨隨便便就清盤。如果純粹是由於產品在當前市場缺乏吸引力了,沒有必要再做,那就不如清盤;如果有些產品,基金公司判斷認爲未來還有機會,只是階段性的規模、客戶不達標,那產品還是有存續的可能的。”前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保殼

選擇保殼的基金也有不少。

按照天相投顧數據,截至2022年8月3日,市場曾有2701只公募基金至少有一期季報披露的資產淨值小於5000萬元(剔除發起式基金且只統計主份額),其中897只基金已清盤,還有1804只未清盤。

實際上,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持有迷你基金也面臨着一定風險。

“基金披露的都是歷史規模,處於清盤線上下的基金可能目前規模已經在清盤線以下,投資者會面臨六個月產品被清盤的風險。”前述基金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如果基金公司選擇保殼,對投資者來說也是在一定程度可以保護投資者利益,規避清盤帶來的更大風險。”前述機構人士指出。

其表示,“公司對經評估後能繼續發展、有市場需求的基金通常會選擇保殼,通過多種方式提振基金業績,並通過渠道進行持續營銷。”

爲了能順利保殼,基金公司也採取多種措施。

譬如近期諾安基金派出旗下明星基金經理蔡嵩松接管諾安積極回報。諾安積極回報截至今年二季度的最新規模爲6177.37萬。

此前,蔡嵩松亦接管了諾安優化配置。自其接管以來,諾安優化配置淨值上漲超過12%。

蔡嵩松以投資半導體出名,其明星效應在近兩年來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

“蔡嵩松接手後將會把這兩隻基金轉型爲科技方向基金,通過提高該基金的業績來增加基金吸引力,而目前半導體爲代表的科技股已處於估值相對合理階段。”接近諾安基金人士表示。

抉擇

“我們公司從去年開始集中清理了一批迷你基金,”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除了一些政策性產品或者定位爲創新性的產品之外,其他的現在更傾向於清盤處理。”

當然,兩種選擇的成本亦各不相同,對於不同基金公司來說,也是需要衡量的重點。

“清盤需要召開持有人會議投票,但是通知到投資者來投票也是個比較繁瑣的工作,有的時候發短信通知投資者也不一定理會,打電話通知投資者有時候還被嫌打擾。”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清盤和保殼的成本也不是一下就能比較的,如果清盤,無非就是律師費、審計費等等,而保殼就要做持續營銷,持續營銷的成本就不好說了。”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我們清盤了大概三分之一,保殼的相對比較多,如果基金業績好,大概率會想辦法保殼。”該人士表示。

“產品畢竟佈局了,能挽救的還是想盡量挽救,”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對於主動產品來說,如果爲了保殼讓基金經理掛太多產品,基金經理也不一定願意,但小基金好操作,也有基金經理願意接盤,可以把業績做得更犀利。被動產品則不一樣,如果確實規模一直上不去,那運營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也就會選擇清盤。”

事實上,按照基金行業人士透露,近期監管層針對行業內長期以來存在的迷你基金問題展開摸底調查,要求基金公司在上報新產品時需提交公司存量迷你基金的詳細情況報告,並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同時給出解決的時間期限。

“原來迷你基金的產品數量也一直有監管要求,如果超過數量限制就會影響上報新產品,而這個數量近年來也是一直在收緊的。之前一般基金公司上報解決方案就行,而方案的效果如何不一定有要求,但現在的方案要寫清楚,什麼時點做成什麼樣,方案要能實現纔行。監管層對迷你基金的態度越來越嚴。”前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作者:姜詩薔,韓鴻宇 編輯:李新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