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林毅夫:按照比較優勢發展 實現競爭力最大化

本報記者 吳娜 白波 童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怎樣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昨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一起向未來”主題分論壇上,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表示,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全面、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包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個方面。爲防止5個目標“掛一漏萬”“丟山挖樹”,林毅夫提倡總結中國發展經驗的新結構經濟學,不斷深化市場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同時在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共同作用下,企業根據不同地區的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進行產業和技術升級。

“創新是第一位,是第一發展動力。”林毅夫強調,這5個目標中最重要的是必須按照比較優勢來推動創新。所有的技術和產業創新如果符合當地要素評估的優勢,會擁有更低的成本,在市場上也會有最大的競爭力。

關於協調,林毅夫說,經濟發展加速後,政府的財政稅收會增加很多倍。“如果企業發展的產業跟技術是符合比較優勢的,用最低的生產成本提供產品和服務,就會在市場競爭中有自己的能力,不需要政府保護補貼。政府也會有更多資金投入於縮小地區差距或修補短板,以協調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帶來收入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不斷提高,從解決溫飽到關注生態環境。”林毅夫引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表示以人爲中心的政府會推動制定落實環保政策,企業也會有最大的意願採取綠色的方式發展,滿足各種環境的規制。

此外,林毅夫談到,要把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發展好,變成競爭優勢,在國內國際市場發揮競爭力。另一方面,對於不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應減少生產,多從國外進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這樣的發展方式最有效率。同時,我們的發展也會給其他國家帶來市場。這當然就是開放的,並且能夠實現共享經濟。”

林毅夫認爲,要讓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創新的概念,變成企業家的自發選擇,必須要有有效的市場,“通過充分地市場競爭,才能提供一個準確的價格信號,看哪種產業是符合比較優勢的,哪些可能失掉比較優勢,以及同樣在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當中,哪些有比較大的市場前景。也要靠市場競爭激發改進技術、營銷方式,獲得更大利潤的動力。”

同時,還要發揮有爲政府的作用。“創新的特性就是有風險和失敗的概率。”林毅夫表示,政府必須爲創新者提供激勵,還要根據現代產業發展方向推動技術人才培養,金融制度安排也要根據新產業、新技術的需要不斷完善。

最後,林毅夫總結,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不斷深化市場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同時讓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更好地結合,以高質量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