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栽秧酒

文/羅昭倫

每年農曆的三四月間,是栽秧的季節。在重慶萬盛的苗家山寨裏,凡栽秧的苗族人家,大都要置辦栽秧酒,以款待前來幫忙的親朋好友。

俗話說:“栽秧的酒,打穀的飯。”苗族人家對栽秧酒是很講究的,所置辦的栽秧酒與漢族有所不同,漢族栽秧一天只喫三餐,而苗家栽秧一天卻要喫五餐。

栽秧的前一天,男主人負責買回新鮮豬肉,磨出豆腐;女主人則在廚房裏忙得打轉,蒸糯米,做餈粑。待一切準備好後,便把臘肉、雞蛋、花生、咂酒等端到院子裏,面朝大山燒紙、燒香。意思是祈福風調雨順,保佑全年五穀豐登。

到了栽秧這天,凡已出嫁的苗家女兒,幾乎都要回孃家幫廚,外出的男子則趕回家給自家或鄰居們栽秧。待天剛矇矇亮時,男人們就挑着竹筐奔赴秧田裏扯秧苗。人們步入水田裏,走到綠油油的秧苗前,先小心翼翼地試探水的深淺,土壤的鬆軟度。爲不損傷秧苗的根,先試着拔,待把握好基本的力度後,就開始快速地拔苗了。拔出的苗滿一大把時便在水田裏將泥漿洗去,用栽秧草將成把的秧苗小心捆紮好,再拋到身後。大家一個個都暗地裏較勁,看誰拔得快,誰拔得好,誰捆得好。聽他們說,如果能將一把秧苗齊齊整整地捆好,不傷秧苗的莖,捆好的成把的秧苗往田裏隨處一扔,一點都不散,這纔是真正的高手。

待扯到一挑(大約120個)後,到了喫早飯的時間,拔好的一部分秧苗整整齊齊地碼在籮筐裏,挑到離水田最近的地方,然後回主人家裏喫早飯。按漢族的常規,一般早餐是不飲酒的。但苗家人卻不這麼認爲,他們說:“早餐不喝酒,栽秧冷得抖。”所以,酒是必須要喝的。當然,不能喝得過量,以免影響插秧。

早飯後,大家吆喝着便開始栽秧了。栽秧前,先由栽秧高手到田裏“搭秧頭”開秧門,其他的人則跟在後面各顯技藝,你追我趕,互爭先後。待每人一挑秧苗栽完後,大夥的肚子開始咕咕作響,便上田坎來“打幺臺”,漢族的說法叫歇氣。這裏的“歇氣”並非純粹坐下來休息,而是讓辛苦的人們喫點東西,再接着幹。主人家不論貧富貴賤,大多都要煮東西給幫忙的人喫。一般的人家煮湯圓,若家庭較富裕的,則煮雞蛋或鴨蛋,然後送到田坎邊。大家一邊喫喝一邊說笑,議論誰栽得快、栽得好。當然,這畢竟不是正餐,只是充飢而已。喫完後休息一會兒又繼續扯秧子去栽,待第二挑栽完後纔回家喫午飯。

午飯時,一般都是滿滿幾大桌,有划拳斗酒的,有比賽喫飯的,那個熱鬧勁能把堂屋的屋頂掀翻。熱情的女主人會站在某個莊稼漢的後面,冷不丁扣上一碗飯到對方的碗裏。惹得對方一陣唏噓,而笑容又在臉上漾開了來。正餐十分豐盛,可以說是真正的“九盤十二碗”。因爲是正餐,主人家要好好款待客人,常常是一個勁地招呼大家多喫點多喝點,以此回應大家的幫助之情。男主人往往率先垂範,自己當起了“酒司令”,召集一屋子的男人坐一桌子,每人面前一個大碗。男主人先乾爲敬,咕咕咕幾口就將二兩白酒吞下肚去。豪爽的苗家人,輸錢輸米不輸人,也都十分豪爽,緊接着一口口白酒就下了肚。

苗家栽秧酒最富情趣、最豐盛的是晚餐。桌上擺滿了富有苗家特色的各式菜餚,有葷有素。臘豬蹄、臘香腸、臘排骨、蒸肉、扣肉等,只愁桌子小了。飲酒不再喝白酒了,而是苗家人自釀的咂酒。客人入席後,主人雙手捧着盛滿咂酒的大土碗,推杯換盞,你言我語,藉着酒勁,吟一段酒令,說上一段四言八句,如“大田栽秧行對行,中間留個鯉魚塘。情哥過路好洗澡,情妹過路好歇涼”之類,意在勸客人喝酒。

如果有幸能在苗家栽秧酒的醇美中,品一縷民風,賞一段歲月,耕一處風景,那絕對是一件幸事兒。

本文刊發於《農民日報》2023年04月22日第8版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萬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