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澎湃新聞

6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展及下一步重點舉措彙報。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但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穩固,要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擺在重要位置,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碩士生導師鍾世虎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擺在重要位置,從構建和完善公平、公正、公開的營商環境的角度,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比如破除影響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法律法規障礙和隱性壁壘。

“這有利於發揮有形之手——政府的監管作用,其根本還是服務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鍾世虎說。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鍾輝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部分,一方面是需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這爲中外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需要企業堅定不移地推動科技創新,創新的關鍵在於人才和機制的靈活,打破傳統對科技創新的約束。

會議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在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建設統一大市場等方面,分批次加快推出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並通過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切實增強政策有效性。要着力強化服務意識,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打通政策落實堵點,確保政策落到實處,讓企業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吳一平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土壤”,尤其是對於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在短期內無法建立完備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情況下,優化營商環境是地方短期內可見成效的策略。

“正因爲營商環境的需求者是企業,各地在推進營商環境建設的工作中,應該從企業‘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政策實施後聽取企業的建議,通過政策反饋和修改來提升精準有效性。”

吳一平指出,在當前經濟進一步恢復階段,促進各類要素在地區間順暢流動,逐步集聚到能夠實現要素最大價值的區域,已成爲各項政策需要關注的重點。一方面是從制度層面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另一方面,由上一級政府部門協調其管轄範圍內的各地產業政策,避免因爲相互加碼而扭曲了政策初衷。

“加強政策穩定性和預期引導,鼓勵民營企業增加投資。 此外,要保障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落實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政策措施。”鍾輝勇說,更重要的是還需要持續跟蹤、定期評估市場準入有關政策落實情況,全面排查、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對存在的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以及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不公平競爭,需要梳理原因,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公開懲罰,保障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鍾世虎指出,企業家信心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落到實處,還是要去穩住預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