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碳排放統計覈算覈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範圍。

碳足跡是用來衡量個體、組織、產品或國家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標。產品碳足跡,屬於碳排放覈算的一種,一般指產品從原材料加工、運輸、生產到出廠銷售等流程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總和,是衡量生產企業和產品綠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一些國家逐步建立起重點產品碳足跡覈算、評價和認證制度,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也將產品碳足跡納入可持續供應鏈管理要求。

第一財經記者從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了解到,有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加快建立製造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推動國際銜接與互認。建立汽車行業統一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加快出臺碳管理相關機制及政策,以及規範碳管理數字化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今年在其《關於加快建設製造業綠色低碳供應鏈的建議》中反映,缺少官方的碳足跡背景數據庫,限制了我國在全球產品碳足跡管理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動性。

“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有助於統一碳足跡覈算標準,指導企業加強碳排放管理。”雷軍建議,加快建立製造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推動與國際數據庫的銜接與互認,並逐步建立中國深度參與、主導的全球碳足跡管理體系。同時建立完善的碳足跡數據共享機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數據庫建設和運營,並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政策資金扶持。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反映,近年來,國際“碳壁壘”漸行漸近,國內汽車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對於企業層面和產品層面的碳排放覈算仍處於摸索階段,碳排放數據來源廣泛且標準不統一,進一步增加了短期內達到國際互認的難度。

“出臺碳管理相關機制及政策以及規範碳管理數字化平臺刻不容緩。”李書福建議,建立汽車行業統一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並推動汽車產品碳足跡的國際銜接互認。

2023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提出,加快制定產品碳足跡覈算基礎通用國家標準,明確覈算邊界、覈算方法、數據質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行業主管部門可根據工作需要建立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爲企業開展產品碳足跡覈算提供公共服務;鼓勵相關行業協會、企業、科研單位依法合規發佈細分領域背景數據庫。

同時,在國家層面建立統一規範的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研究制定產品碳標識認證管理辦法;鼓勵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自願開展產品碳足跡認證。幫助企業查找生產和流通中的碳排放管理薄弱環節,挖掘節能降碳潛力;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碳足跡較低的產品。加強國際碳足跡方法學研究,充分發揮雙多邊對話機制作用,加強與國際相關方的溝通對接,推動與主要貿易伙伴在碳足跡覈算規則和認證結果方面銜接互認。

今年初,江蘇省上線了首個產品碳足跡實時管理平臺。3月4日,江蘇省出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意見。該意見提出,到2025年,出臺若干重點產品碳足跡覈算規則和標準,力爭完成400個產品碳足跡覈算工作,電池、光伏、鋼鐵等重點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初步搭建,省級產品碳足跡公共服務平臺啓動運行,產品碳足跡標識工作體系初步建立。

到2030年,江蘇全省產品碳足跡管理標準體系基本完善,電池、光伏、鋼鐵等重點產品碳足跡覈算得到廣泛推行,完成1000個左右產品碳足跡覈算工作,一批覆蓋範圍廣、數據質量高、國際影響力強的重點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基本建成,市場主導、多方協同、高效服務的碳足跡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碳足跡標識在生產、消費、貿易、金融等領域應用廣泛,碳足跡國內外採信互認機制不斷完善。

北京市於2021年發佈了碳中和、碳足跡覈算指南地方標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作爲締約方簽署了聯合國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參與時尚產業氣候全球治理,並將碳管理創新2020行動升級爲氣候創新2030行動。

6日上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推進碳足跡有幾個難點,一是產業鏈的上下游關聯性。“也就是說,所有的碳足跡必須要從產業鏈上來綜合覈算,然後對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產品、每一個環節進行覈算,跨區域、跨部門、跨企業的事情比較難;二是覈算方法和標準的統一問題。因爲碳足跡涉及不同部門、不同區域、不同產品,而目前,各部門的核算標準和方法學,有的缺乏,有的不銜接。

常紀文建議,推進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立,先從標準和方法着手,參考發達經濟體的標準和方法,與國際接軌,同時體現中國的國情和特色,與國家的發展階段相適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