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富充

近日,上海聯交所公衆號顯示,十個華潤啤酒資產處置項目正在推介。經北京商報採訪得知,上述資產轉讓均爲20231231日之前已關停的工廠,屬於常規公示。

啤酒企業縮減產能並非新聞,但事實上近期國內各大啤酒品牌都有剛剛竣工或仍在建設中的新工廠,啤酒企業存在“邊關邊建”的情況。

“新建工廠的設備智能化較高,人工成本較低,”啤酒專家方剛對界面新聞表示,“啤酒公司關閉落後產能,新建高效產能是基於競爭需求的佈局。”

在啤酒大企業擴產能完成跑馬圈地,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亞太、嘉士伯重慶啤酒燕京啤酒五大巨頭各自劃定強勢區域後,啤酒行業於2003年至2013年逐漸成熟,並走向頂峯。但隨着2013年行業產銷量天花板來臨,自2016年起“關廠潮”成爲趨勢。

歐洲喜力家族曾對華潤啤酒董事長侯孝海說,“整個世界啤酒裏你是第一,因爲你管的工廠是最多的。”這句話曾讓侯孝海感覺很難受,“人家7家工廠生產1000萬噸啤酒,華潤雪花啤酒的工廠100家工廠也產這麼多,怎麼比”。

這促使華潤成爲啤酒行業關廠最多的大公司。《中國企業家》報道稱,華潤啤酒5年內關掉了40家低效工廠,優化500多萬噸無效產能。而華潤啤酒並非業內最早關產能的企業,早在2016年,嘉士伯、百威啤酒就開始了中國工廠的“瘦身”計劃,青島啤酒、燕京啤酒也在近年有產能關停動作。

但與此同時,多個啤酒企業均有新廠建設動作。比起以往併購擴張時期,如今的新產能建設是基於啤酒當前市場情況,服務於高端化產品結構的佈局。

根據德邦證券研報,2014至2021年,中國啤酒產量由最高點轉折向下至3562萬千升(CAGR-4%),我國啤酒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高端化產品更有利於在同等產銷量下提升利潤。

在2020年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侯孝海表示,過去中國啤酒價格低,地域性品牌比較強,整合後全國性品牌突出,產品價格提升,同時交通改善可以讓啤酒瓶走得更遠。“原來1000個啤酒瓶只能走150公里外,現在走三四百公里都行。”侯孝海認爲,一個省其實一個啤酒廠產能就能覆蓋。

此次聯交所公示資產轉讓的華潤啤酒工廠主要集中於東三省尤其是華潤啤酒大本營遼寧省內,此外還包括四川達州、廣東汕頭、天津等地。2023年年內,華潤啤酒已停止運營2間啤酒廠,但於安徽埠市新設一間智慧化工廠。

2024年,雪花啤酒(涼山)年產40萬千升啤酒項目計劃於2月試車,3月投料生產。主要負責旗下高端產品“喜力”生產的在建項目雪花啤酒廈門40萬千升工廠,也在20243月傳出又擬擴建的消息。

2017年遷建投產後,位於莆田的百威雪津啤酒工廠被冠以當時“亞洲單體產能最大的啤酒工廠”之稱。作爲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黑燈工廠”,企業只需數名工人便可維持生產車間的正常運作。企業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可再生資源利用等方面,啤酒雖爲高耗水行業,該工廠生產釀造每噸酒耗水量比行業先進值低50%以上。

“飲料之都”佛山三水歷來是啤酒大廠的兵家必爭之地,嘉士伯的佛山啤酒生產基地預計今年二季度投產。20228月,項目開工。同年11月,嘉士伯宣佈追加4.62億元投資,主要用於加強對土建工程、節能減碳、智能製造等方面生產技術和設備採購,綠色、安全、先進、高效已經成爲現代化啤酒生產企業的共同標準。

據悉,嘉士伯還將在該生產基地內設立首個歐洲以外的研發中心,爲中國及亞洲市場提供新產品研發、包材設計和檢測的服務。

東吳證券在2022年研報中表示,產品結構向高端化升級存量市場博弈下,去產能降本增效、結構升級成爲龍頭廠商發展重點,預計未來龍頭企業未來將繼續向去產能、調結構發力,提振盈利水平。

國家統計局近日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產量爲3555.5萬千升,同比增長0.3%;2022年,中國規模以上企業啤酒產量達3568.7萬千升,同比增長1.1%。兩年微增幅度表明我國啤酒產量已“穩定”,這也進一步印證大企業靠淨利增量帶動業績增長的方向,“邊關邊建”的趨勢仍在持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