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軍報

姥姥的榮光

■馮坤昊

前陣子休假回家,我看見武裝部發的“光榮之家”牌子被姥姥擺在了家裏的重要位置,她還給我講了一個我從未聽過的故事……

那是1947年解放石家莊戰役的前夕,兵員緊缺,急需補充。各家各戶都爭相把自己的兒子送上戰場,爲的是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早日解放石家莊。可姥姥一家5個孩子裏,只有1個男丁。彼時,民間“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曾祖父母無論如何也不讓自己唯一的兒子參軍。

這時,姥姥一向沉默寡言的哥哥忍不住開口了:“我要去,我不怕死!”

那天半夜,他收拾好行李,悄聲叫醒4個妹妹:“我要上前線了,你們照顧好爹孃。”說罷,他不等妹妹挽留,便翻牆而出,趁着暮色追趕解放軍的隊伍去了。

翌日清晨,得知兒子離開家的消息,曾祖母哭昏了過去,曾祖父嘆道:“罷了,孩子大了,就由他去吧!”

“最後一粒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這首歌曾在支援前線的隊伍中廣爲傳唱。大戰前夕,當地許多老百姓都自發加入到支援前線的隊伍中:運糧草、做衣裳、挖戰壕……他們喊着“不掉隊、不逃跑、完不成任務不回家”的口號湧向前線。整個華北地區支前氛圍空前高漲,姥姥一家人也跟着忙活了起來。

當時村裏組織了運輸隊,曾祖父母念着參軍的兒子,二話不說就帶着幾個女兒加入支前隊伍,姥姥排行老幺,被留下看家。姥姥不服,“他們能幹的,我也能幹!”

拂曉,大人們收拾好東西準備出發,姥姥像往常一樣準備好一家人的早飯,藉口說自己去擇菜,卻偷偷藏在了裝着物資的竹筐裏。到了運輸集散點,大家一清點人數,才發現多了一個孩子。

講到這兒,姥姥渾濁的雙眼突然有了光,語調也上揚了起來。

“那會兒我才15歲,別看我個子小,力氣可大哩。”姥姥說,十幾裏地、上百斤的物資,放上獨輪車,她一個人就能推着跑。那時運輸隊隊員們不僅要揹着自己的行李、口糧米袋,還要推獨輪車、扛擔架。姥姥跟着運輸隊,沒日沒夜地穿梭在支前的路上。每天行軍近百里,許多人腳上水泡長了又破、破了又長,隊伍裏幾乎沒有人喫過一頓安生飯、睡過一個囫圇覺。儘管如此,卻沒有一個人有怨言。

一日,姥姥同往常一樣,推着獨輪車運送物資。不料路過一個泥坑,車輪“哐當”就陷了進去。眼看物資要全部散落,姥姥條件反射地伸出左腿,用小腿撐住了將要倒下的獨輪車。可小車實在太重,物資雖是保住了,姥姥的腿卻受了傷,從此走路一瘸一拐的。她摸了摸大半輩子也沒有打直的左腿,對我說:“這就是我當年被車子壓到,落下的病根。”

沒法跟上運輸隊,姥姥就在家自發爲他們納鞋底、縫衣服。“我的手可巧着哩,我納的鞋底整個村都說好!”姥姥自豪地說,“後來村裏成立女紅組,我第一個申請加入。在十里八鄉組織的女紅比賽裏,我還拿了大紅花!”

她知道,她們做的棉衣棉鞋都會被送上前線,送到解放軍戰士們的手裏。那時的她,每天都在暗暗祈禱:“希望解放軍能打勝仗,希望哥哥能穿着我做的鞋平安回來。”

1947年11月5日,城市攻堅戰正式打響。

姥姥整夜睡不着覺,一閉上眼睛,好像就能看到戰火紛飛。她害怕,怕哥哥再也回不來。

於是姥姥也學着大人的模樣,在神龕前點燃一炷香,祈禱菩薩保佑哥哥,保佑我們的解放軍。

戰爭勝利的消息和哥哥犧牲的消息同時傳來。部隊的同志說,哥哥“倒在了最後衝鋒的路上”。

故事講完,姥姥噙滿淚花的眼中帶着笑,“看你穿軍裝的樣子,我總能想起我哥哥,想起那段爲革命拼命的日子……那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榮光。”說罷,她又拿起“光榮之家”的牌子,輕輕擦拭。

朝陽爬上樹梢,照在“光榮之家”上,4個鮮紅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