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常碧羅

腦血管疾病大多發病急,且復發風險較大,如何做好腦血管疾病管理?4月26日,記者從重醫附二院瞭解到,該院神經內科建立起腦血管疾病專病管理體系,通過院前、院中、院後三個環節,降低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值得一提的是,該科室爲每位患者建立了腦卒中慢病管理檔案,並通過線上慢病管理,爲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患者都有一份腦卒中慢病管理檔案

“龔老師,出院後,你喫藥的時候要注意觀察皮膚有沒有瘀點瘀斑,是否便血、有黑便等,如果有,就要暫時停藥並來就診。”前不久,33歲的龔立(化名)在出院時,就收到重醫附二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陳彥如的慢病管理提醒。

除了用藥提醒,陳彥如還開出了“生活處方”:要注意休息,儘量做到低鹽低陷飲食,每天要監測血壓,並將數據上傳到該科室腦卒中慢病管理小程序。

“控制血壓很關鍵喲,如果控制得不好,我從小程序後臺能看到,那就要及時調藥。”陳彥如細心地叮囑道。

陳彥如所說的這些都會記錄在龔立的腦卒中慢病管理檔案中,這也得益於該科室建立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慢病管理模式。據介紹,該管理模式是針對院後的腦血管疾病專病管理,醫護人員將爲接診的每位患者建立腦卒中慢病管理檔案,內容包括卒中診斷、二級預防用藥方案、危險因素控制情況等,並由卒中專病護士管理保存,作爲患者複診隨訪的基線資料;依託小程序及微信羣建立線上慢病管理系統,對患者進行血壓、血糖監測,健康科普宣教,醫患交流及問題諮詢解答、隨訪提醒等;開設腦血管病專病門診,在腦卒中後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等關鍵時間節點進行規範化隨訪及健康指導。

重醫附二院神經內科主任陳陽美說,做好腦卒中患者慢病管理一方面可以極大限度降低卒中復發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另一方面有利於確定殘餘復發風險,探索影響腦卒中復發的未知因素,推動臨牀科研開展。

開展腦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羣篩查及干預

在院前、院中環節,醫院又是怎麼做的?據陳陽美介紹,在院前環節,該科室聯合體檢中心,開展腦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羣篩查及干預,即基於體檢結果,篩選出高危人羣,並推薦至腦血管病專病門診制定一級預防方案。

該院還建立了區域專科聯盟,對於在基層醫院不能得到有效救治的大動脈閉塞性卒中患者,將迅速轉診至重醫附二院,從而縮短患者救治時間,降低致死致殘率。

在院中環節,則打造快速響應、多學科一體化的卒中綠色通道、功能齊全的綜合卒中病房和“一站式”腦卒中急救及再灌注治療流程。

“腦血管疾病雖是常見病、多發病,但也有相當部分病例病因複雜、疑難少見,因此我們建立了腦血管病多學科診療團隊(MDT),以提高疑難危重腦血管病的診治水平及效果。”陳陽美表示,目前,醫院已建立起MDT會議制度和會診機制,爲患者提供個體化診療服務。

人文關懷貫穿專病管理體系建設

“腦血管疾病專病管理體系建設,也是爲了給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陳彥如說,比如在重醫附二院腦血管病健康管理羣裏,該科室醫護人員會爲患者解惑答疑,在做好健康管理的同時,也讓患者感受到醫院的人文關懷。

以陳彥如爲例,她在工作之餘就會抽空回答羣裏患者的問題,“你看,這名患者就在問伊洛尤單抗今天打了後面還需不需要打,其實,患者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小問題,弄不明白,但爲此跑一趟醫院又費時費力,所以我們就想盡量從細節方面爲患者多做一點。”陳彥如說。

此外,對不會使用微信及智能手機的老年患者,科室醫護人員會製作紙質版患者慢病管理手冊,內容與線上檔案一致。

推動全市腦血管疾病防治關口前移

在日前公佈的省級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技術牽頭單位名單中,省級腦血管疾病防治技術牽頭單位落戶重醫附二院。

“這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陳陽美表示,其將會同有關醫療衛生機構,落實我市腦血管疾病防治相關工作任務;開展腦血管疾病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強化腦血管疾病同防同治,推動全市腦血管疾病防治關口前移;開展腦血管疾病防治專業技術培訓,推廣適宜防治技術,促進我市腦血管疾病防治能力不斷提升。

此外,加強腦血管疾病綜合監測,爲我市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工作評估提供技術支撐,並提升公衆腦血管疾病的主動防控意識和相關防控技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