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5月3日電 (敏忠)《明清時期海外華僑雙語教育發展研究》近日由廈門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知名華僑史研究專家聶德寧教授3日稱,這是迄今爲止第一部旨在對當今海外華僑雙語教育發展歷程及其主要教育模式和特點進行歷史溯源的學術研究專著。

該書由閩江學院副教授史玄之博士所著,是其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青年項目“明清時期華僑與海絲沿線國家華文教育發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共54萬字。

聶德寧認爲,《明清時期海外華僑雙語教育發展研究》的出版,有助於進一步深化對於明清時期海外華僑雙語教育產生的動因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和了解,有助於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海外華僑教育史研究領域的廣度與深度,可爲推進當今海外華校的雙語教育乃至三語教育實踐的長遠發展等提供可資借鑑的歷史經驗和啓示。

《明清時期海外華僑雙語教育發展研究》先以大量的原始史料爲基礎,論述了“海上絲綢之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加速於唐、勃興於宋、繁華於元、鼎盛於明、轉變於清的歷史進程,進而論述了“海上絲綢之路”發展與海外華僑社會形成的關係,梳理和勾勒了明清時期海外華僑雙語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

該書力求系統論述和歸納海外華僑雙語教育實踐在明清時期不同歷史階段的具體形式,及其在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內容和教學語言選擇等方面的特點,詳細考察和分析了制約海外華僑雙語教育發展的主客觀因素,之後再深入探討和總結了明清時期海外華僑雙語教育發展的歷史作用。

史玄之在接受採訪時說,華僑教育與海外華僑社會的形成與發展相生相隨,而華僑社會的形成與成熟又依託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延伸與發展。研究海外華僑雙語教育史,可爲海外華僑華人傳承中華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充分發揮華僑華人力量,在“海絲”沿線國家傳播中華文化等方面提供助力。

專家對此書評價認爲,此研究成果最爲顯著的特色和主要建樹,在於以明清時期海外華僑社會的形成發展爲歷史背景,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對這一時期海外華僑雙語教育的發展進行了較爲全面、系統和深入細緻的考察和研究,深入探討了明清時期海外僑校雙語教育實踐對於華僑及其後代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適應和融入僑居國當地社會生活環境,以及提高華僑社會經濟地位等各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和重要影響。

史玄之爲香港理工大學博士,現任閩江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福州大學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爲海外華文教育史、英語教育史、海外華文媒體發展史、雙語教育政策與實踐等。在《明清時期海外華僑雙語教育發展研究》出版之前,他已先後著述出版了《晚清雙語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等專著6部,曾榮獲福建省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福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等,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和廳級科研項目近10項。(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