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表示,已公布的中资银行2017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银行的资产质量有所提高,这反映了中国逐步改善的经济状况以及银行的信贷资产在向不良贷款率总体较低的零售贷款转移。但是,惠誉认为,针对影子银行和融资活动的监管收紧促使非贷款类信贷或表外信贷正在转回至银行贷款,从而消耗了银行的资本,因此银行核心资本的改善仍有局限性。

在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超过其总资产增速的情况下,信贷资产转移使银行面临资本压力,特别是对一些中型银行而言,例如中信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这意味着,对于不从外部筹资的银行来讲,核心资本的改善空间有限。中国光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17年12月于香港完成了260亿元人民币的定向增发后,其比率在2017年年底升至9.56%,较前年高出135个基点。中国农业银行在近期宣布拟定向增发不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普通股,此举或将令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约80个基点。

去年流动性的紧缩推高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令在同业拆借市场将剩余资金借给中小型银行的大型银行获得更多收益。相应地,2017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了大型银行更加强劲的净息差,该优势在2017年的第四季度尤其显著。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净息差升幅最大,按年达16个基点。相比之下,中型银行的净息差在2017年普遍下滑了20至30个基点,但下滑幅度在2017年第四季度有所放缓。招商银行在中型银行中净息差下滑幅度最小(7个基点),原因在于该行的大规模零售存款业务缓解了其融资压力。

如何通过资产负债的管理来应对更高的融资成本将成为2018年银行业绩表现的一个关键差异点。中国银行业整体融资成本在上升,但存款成本的上升幅度不及其他融资来源,例如银行间同业拆借。2018年贷款重定价将有助于缓解净息差压力,但惠誉预期中资银行业的总体净利润增长率将保持在个位数水平。

零售业务是业绩的一大亮点。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信贷压力趋紧的大环境下,个人住房贷款成为中国银行业总体信贷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占银行新增贷款总额的半数以上。上述业务重点的转变在各家银行纷纷在其年度业绩简报中强调其在金融科技和电子银行业务上的战略规划时便是明显的佐证。电子银行业务能提升零售银行业务的成本效益,但如果不进行适当监控管理,可能引发相关网络风险。

多数银行并未说明近期监管部门下调拨备覆盖率要求的决定是否对其适用,因这些银行认为其目前的拨备水平已够审慎且充足;但惠誉认为,所披露的不良贷款率并不能反映出国内银行系统面临的资产质量挑战。监管部门将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要求从150%下调至120%-150%之间,此新要求的关键标准是基于考量确认并解决不良贷款意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型银行面临较大的拨备压力及资产转移带来的资本压力,这些银行下调拨备覆盖率的意愿可能更强烈。

2017年不良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的下降总体支撑着中国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中国工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自2016年初开始持续低于150%(监管部门要求的最低水平),但该行拨备覆盖率已在2017年年底提升至超过150%的水平。所有被惠誉授予评级的中资商业银行在其2017年年度业绩里披露的拨备覆盖率均超过15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