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3月28日)下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協會”)在京舉行《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下稱《公約》)簽署儀式。在簽署儀式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近年來,隨着互聯網

今天(3月28日)下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協會”)在京舉行《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下稱《公約》)簽署儀式。

在簽署儀式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近年來,隨着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對應的互聯網金融債務催收相關業務也在迅速發展,但一些不當債務催收的行爲,導致侵犯人民羣衆合法權益的事件頻頻發生,對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給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帶來了不利影響。國務院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公室對債務催收問題非常重視。

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鄒瀾表示,《公約》的發佈填補了規範互聯網金融債務催收行爲的制度空白,是及時且必要的,將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形成有力支撐,有利於行業長遠發展,有利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那麼《公約》有哪些亮點呢,網貸輿情對此做了盤點:

Ø首次對催收作出了定義,催收前需清晰是否達到催收的前提條件。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是指通過互聯網借貸行爲形成債權債務關係後,債務人未按照合同約定履行還款義務,出現債務逾期或違約時,爲引導債務人履行債務清償責任所開展的催告提醒服務。

Ø催收原則,按章辦事,摒棄催收無法無天、只要回款的野蠻做法。除了定義之外,《公約》還強調了催收原則,需要遵紀守法、規範審慎、保護隱私、嚴格自律,像暴利催收、電話“呼死你”、上門靜坐、強制非法侵佔欠款人財產、限制人身自由、網上公開私人信息等催收亂象有望整頓禁止。

Ø催收管理制度化,明確責任,再也不要說是臨時工了,以後這鍋專業的人背起來。機構內部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催收制度、專業人員、不得泄露債務人隱私信息、催收外包的機構同樣要承擔相應責任,總之要做到催收專業規範,外包亦不可推卸責任。

Ø催收行爲規範化,別再用黑社會大哥的那一套方法了。小編總結了催收“十三不得”

不得騷擾無關人員

不得采用恐嚇、威脅、辱罵、脅迫

不得頻繁致電騷擾

不得向其他人透露負債信息

不得以催收名義非法收取額外費用

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不得穿着誤導性服裝(扮黑社會不行哦)

不得毆打、傷害債務人

不得限制自由

不得非法侵入住宅、搜查

不得掠奪搶掠破壞債務人財務

不得誘導或逼迫債務人拆西牆補東牆(原文不是這樣,意思一致啦)

不得冒用行政部門、司法機關等名義(扮什麼都不行)

除了“十三不得”,還有“四應”

應亮明身份及相應資料

應使用文明禮貌用語

應全程錄音或錄像

應主動報警若有衝突

做到以上“十三不得”、“四應”就是規範催收了,相信能做到這些,也不會存在催收亂象,也不會有催收致使慘案的現象了

Ø機構催收不當責任。強調因爲不當催收導致債務人及相關當時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從業機構需要承擔責任。因暴力催收造成各類慘案的案例屢屢爆出,此後,機構在選擇催收手段和方式時需要更加謹慎合規,否則需要承擔相關責任,對機構的約束力

Ø紅線以外部分不得催收。各類高息、高額費用屢禁不止,此次《公約》中規定利息、違約金、各種費用成本超過國家規定的,不得催收。一方面從源頭上禁止高息等無厘頭式收費,另一方面事後也禁止對超出部分進行催收,機構進行不規範放貸難以爲繼,或許能夠平息高利貸等亂象。

Ø失信者聯合懲戒。《公約》不僅強調機構的責任,也對失信者作出懲戒,各機構將共享逾期、違約、催收信息,建立失信人信息公開、聯合懲戒制度,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增加借貸人違約代價。

Ø不當催收,可舉報。債務人在遭遇不當催收時可通過互金協會建設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舉報信息平臺、電話、郵件進行舉報。

《公約》發佈後,螞蟻金服、宜人貸、京東金融、有利網、新網銀行、網信普惠、拉卡拉、凡普金科、捷信、人人貸10家業內代表企業簽署了公約。代表企業表示,將嚴格遵守《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有關要求,倡議行業相關從業機構共同履行社會責任,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拒絕違背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的行爲發生,爲整個行業正本清源、規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該公約可以說是對無辜債務人很好的保護,當然對於失信人來說,免遭暴力催收威脅不等於P2P網貸欠款不還者可以高枕無憂,可以更肆無忌憚,因爲中國互金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經在發揮作用,記錄失信者的惡意欺詐借款和拖欠行爲,失信者面臨法律和政策層面的全面監管和處置。

不想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那些P2P欠債不還者還是按約行事,避免違約行爲成爲終身信用污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