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竹书纪年》上采用的说法,司马迁曾予以考证,并得出相对详细的结论,本来大夏王朝的存在是毫无问题的,可就因为至今没有发现当时流传下来的文字资料,所以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就有人对大夏的存在提出怀疑,认为司马迁是在撒谎,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大夏这个王朝,大夏完全是后人杜撰,甚至还有更离谱的说法,认为夏来自于古埃及,或者跟什么苏美尔人有关。二里头文化一共分为四期,全跟夏朝有关,为人们研究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无疑,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以及二里头文化的研究,意义是相当巨大的,已经足以证明,司马迁并没有撒谎,夏王朝真的存在,至于什么夏来自于古埃及,夏文化来自于什么苏美尔人,这等奇谈怪论,终于可以不攻自破了。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竹书纪年》曾有过这么一段话,即:“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什么意思?

夏王朝自夏禹开始,到夏桀结束,一共有十七王,历时四百七十一年,春秋王室衰落以后,周室记载史料的有关书籍流落到晋,三家分晋以后,相关资料又流落到三晋之中最强的魏,《竹书纪年》又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从这个传承上看,《竹书纪年》的有关记载还是比较可靠的。

那这些记载都是哪里来的?足以证明,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关于夏的古籍、故事流传,被读万卷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的司马迁很幸运的看到、听到,所以在编写《史记》时,毫无疑问,引用了其中的一些说法,并依据这些说法,列出了十七代夏王的谱系,依次是:大禹、启、太康、中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当然,自太康起,太康因为耽于享乐导致后羿篡权,中间还中断了四十来年,直到少康复国之后才恢复正常,但那是另外一个精彩的故事,今天暂不讨论。

《竹书纪年》上采用的说法,司马迁曾予以考证,并得出相对详细的结论,本来大夏王朝的存在是毫无问题的,可就因为至今没有发现当时流传下来的文字资料,所以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就有人对大夏的存在提出怀疑,认为司马迁是在撒谎,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大夏这个王朝,大夏完全是后人杜撰,甚至还有更离谱的说法,认为夏来自于古埃及,或者跟什么苏美尔人有关。

这种说法一度甚嚣尘上,让人无法辩驳,然而幸运的是,研究历史,除了文字典籍之外,还有考古,先民在中华这片热土上生存,必然会留下一些相关的痕迹,称之为墟或者遗址,而这些遗址,就能被敬业的考古学家发现,从而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推断出当时的文化以及社会面貌。而说起大夏遗址的发现,中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国语》上有:“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的说法,用后人的话说,伊水、洛水之间,是大夏王朝的龙兴之地,与大夏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两条河水干枯,就意味着大夏王朝灭亡。

《史记》上也有“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四岳各如其方”以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的说法,那么,这里的问题是:

三代之君是谁?

尧、舜、禹,其中的禹,即大夏王朝的创始人;

崇山是什么地方?

现在的中岳嵩山,综合上述说法,推断出大夏王朝的中心在伊、洛之间,在中岳嵩山附近便很有可能。

凭这几条线索,著名的考古学家徐旭生,于1959年,72岁高龄的时候带着学生徒步在方圆千里左近的伊洛平原考察,苦苦寻找传说中的夏墟,也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苦,一日,在河南偃师一个叫二里头的村庄,习惯性的搜寻时,遇到一个好心的农民,问他丢了什么东西,徐旭生先生直接询问,你们这里有没有发现什么稀奇古怪的陶片?农民回答说有,说他们翻地的时候经常会翻出些碎陶片,有时候还会挖出一些完整的。徐旭生先生很兴奋,连忙叫农民带他去看,于是,夏朝的遗址就这么被发现了。

徐旭生先生连忙上报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当年秋天,洛阳工作站成立,夏墟的发掘正式开始,从1960年至1964年,历时四年,二里头遗址初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不久,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因那个特殊的年代中止,1974年恢复,1977年将之定名为二里头文化,二十世纪整个八十年代都在这块土地上发掘,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实物,其内除大量文物外,还包括王宫、作坊、墓葬、民居等等,就这样,二里头遗址不断发现,不断拓展,直到最后,面积总计达到约375万平米。

整个儿二里头遗址,北依邙山、黄河;地处伊水、洛水和黄河的交汇之处,是东西交通必经之地,地势险要,交通便利,据考证,核心区域极有可能就是当时的夏都之一,称之为夏邑的斟鄩。

1995年,为加强民族自信,国家在“九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中,组织历史、考古、古文字、历史地理甚至天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一百余名专家,启动了一项“夏商周断代工程”,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和排定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研究夏朝是否真实存在。

在这项断代工程中,二里头遗址以及以它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取得的成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除断代夏存在的大体时间为前2070年至前1600年之外,还发现五个中国之最:

一:有中国最早的王城遗址;

二:有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

三:有精美的青铜器,还有相当规模的铸造作坊,可以据此断言,中国自夏开始,便已经步入了青铜器时代;

四:发现了较早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除此之外,陶器、宫墙处也发现龙形图案,或龙形物体,足以证明,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就是从夏开始;

五:发现了最早的城市道路网,尤其令人惊讶的是,道路网上还发现一段双轮车的车辙,一下子把双轮车的发明时间,提前了上千年。

二里头文化一共分为四期,全跟夏朝有关,为人们研究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无疑,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以及二里头文化的研究,意义是相当巨大的,已经足以证明,司马迁并没有撒谎,夏王朝真的存在,至于什么夏来自于古埃及,夏文化来自于什么苏美尔人,这等奇谈怪论,终于可以不攻自破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