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对东北的统治,完全就是羁縻统治。清朝后期确实很烂,但是早年积下的本钱多,败了不少,还能留下很多。

明朝的奴儿干都司,土木堡之变以后,就基本上废弃了。大家可以很容易拿出一大堆史料,比如女真部落首领来明朝纳贡之类的记载来证明明朝对当地的切实统治。不过当时的女真羁縻卫的部落首领手下多的也未必能有万人,对于周边的强大政权去进贡通好顺便做做生意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原天朝自不必说,李氏朝鲜同样有女真人来进贡,蒙古那边史料相对简略,我们看不到女真人向也先太师、达延汗等人进贡的记载,而蒙古大汗和台吉们绝没有大明和朝鲜那么好说话。努尔哈赤粗通汉语以外,蒙古语也会,这不只是兴趣爱好。

东北除了汉人女真人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地盘是蒙古部落的游牧地。明朝后期一直到清朝,辽西山地是察哈尔、喀喇沁;吉林西半部包括长春、黑龙江的哈尔滨西面小兴安岭南面一带是蒙古科尔沁、郭尔罗斯和杜尔伯特(不是卫拉特,和郭尔罗斯一样都是科尔沁的分支)的地盘,人家可是不向大萌称臣纳贡的。科尔沁大概在嘉靖年间开始逐步向东向南迁徙,把当地的女真部落驱逐,这很可能是很多女真部落向明朝积极朝贡的真正原因。当时蒙古和女真的战争文字史料极少,也没见到传说中编制完整制度齐备的奴儿干都司能够出兵帮助女真抵挡蒙古,而成化犁庭连松花江都没碰到呢。

有观点认为满清在崛起过程中,把大量黑龙江流域土著的人口充实军队,减少了当地的人口,减少了沙俄入侵的阻碍。一盘散沙的游牧射猎民族从来不缺勇士,缺的是精良武器和严密组织。早在1581年,尚未羽翼丰满的沙俄,叶尔马克率领的800哥萨克就可以把失必尔汗国装备落后、高举伊斯兰圣战大旗的上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一百年后,沙俄入侵者继续在森林里沿着河流东进,却不敢过分招惹近得多的卫拉特人。而雅克萨之战能够让康熙高度重视的原因之一就是,下游的达斡尔人已故族长是先皇额驸,对大清来说事关朝廷颜面(巴尔达齐很早就归顺了皇太极,皇太极把宗室女儿嫁给巴尔达齐)而当地达斡尔族也对清军全力配合。

清朝在前期,确实多次下达禁令,驱赶迁往关外的汉民,但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禁令就已经逐步废弛了,来关外的汉民越来越多,于是就设置了府县,然后很快汉民就多到可以发动农民起义了。1860年开始的王达、马傻子(马振隆)起义中,几千人马活跃在北到松花江边,南到赤峰的大片地区,攻克了昌图、伊通、开原、铁岭、伯都讷(松原)、阿勒楚喀(阿城)、农安(当年的黄龙府)等多处城池,1866年才被满清从关内和蒙古调集的重兵镇压下去。

没有清朝崛起的话,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是真的不用和大明打招呼的,打垮一盘散沙的当地土著部落就可以了,明朝也绝对没有实力干涉。不像后来面对日薄西山的大清朝,沙俄还要走一个不平等条约的流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