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5月21日,來自意大利的Pier Giuseppe Pelicci研究團隊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爲Release of paused RNA polymerase II at specific loci favors DNA double-strand-break formation and promotes cancer translocations的文章,他們發現正常細胞中,在啓動子、5’剪切位點以及活化的增強子區域RNA聚合酶II(Pol II)的停頓與釋放能夠形成DSBs,並且這種損傷並不激活傳統的DDR通路,而是通過末端連接的方式直接進行修復,從而增加染色體易位的風險。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揭開了內源DSBs的神祕面紗,發現了在穩定轉錄的過程中,特定位點Pol II的停頓與釋放能夠形成DSBs,並且通過NHEJ的修復方式增加了DNA異常重組的風險,進而導致腫瘤相關染色體易位的發生。

撰文 | 滿天星

責編 | 兮

對於一個細胞的正常生長而言,保持其基因組的穩定性是至關重要的。儘管細胞有着一套精密的DNA複製以及修復系統來維持其穩定性,但仍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各樣的DNA損傷,這其中就包括DNA雙鏈斷裂(DSBs, Double-strand breaks)。一旦產生DSBs,一方面細胞會通過DNA損傷響應通路(DDR, DNA-damage response)招募MRE11-RAD50-NBS1複合體至損傷位點來激活ATM,從而觸發下游的細胞週期檢查點,使細胞得以有時間來修復損傷【1】;另一方面,細胞也會招募一系列DSB的修復蛋白來修復損傷,包括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 Non-homologous end-joining)的XRCC4,選擇性末端連接(alt-EJ, Alternative end-joining)的PARP1,以及同源重組修復(HR,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的RAD51蛋白。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HR僅發生在S期和G2期【2】,前兩種末端連接的修復方式貫穿在整個細胞週期中,但是由於缺乏修復模版,因此保真性非常差,容易造成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從而增加致瘤的風險。

作爲DNA損傷中最爲嚴重的一種,引起DSBs的因素也多種多樣,外因主要有各種輻射、化學藥劑以及基因編輯技術等,而對於內因則知之甚少。目前已有的研究發現,當有信號激活轉錄時,拓撲異構酶II能夠通過切割超螺旋的DNA來造成瞬時的DSBs【3】。也有研究發現,即使沒有任何干擾,在轉錄起始位點(TSSs, transcription start sites)也始終存在着DSBs,也就是說穩定的轉錄同樣能夠造成DSBs。那麼,在正常狀態下,轉錄究竟是如何造成這種內源的DSBs的呢?另外,由於染色體易位是惡性腫瘤的重要遺傳特徵之一,這種內源積累的DSBs又是否與腫瘤當中的染色體易位現象有關呢?

2019年5月21日,來自意大利的Pier Giuseppe Pelicci研究團隊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爲Release of paused RNA polymerase II at specific loci favors DNA double-strand-break formation and promotes cancer translocations的文章,他們發現正常細胞中,在啓動子、5’剪切位點以及活化的增強子區域RNA聚合酶II(Pol II)的停頓與釋放能夠形成DSBs,並且這種損傷並不激活傳統的DDR通路,而是通過末端連接的方式直接進行修復,從而增加染色體易位的風險。

Nature Genetics | 內源性DNA雙鏈斷裂的元兇——Pol II的停頓與釋放

首先,利用原位斷點標記與測序技術(BLISS,Breaks Labeling In Situ and Sequencing),研究人員在無干擾狀態下生長的人表皮細胞中檢測到了約8000個DSBs。這些DSBs並不是隨機分佈在基因組當中,而是大部分集中在啓動子、內含子的5’剪切位點以及活化的增強子區域。以往,人們認爲內源產生的DSBs與轉錄水平息息相關,但是研究者發現,有超過半數的無DSB基因卻反而有着較高的轉錄水平,這說明高轉錄水平並不是導致DSBs產生的原因。拋開轉錄水平,進一步對這些脆性啓動子,也就是存在DSBs的啓動子進行研究,發現相比於無DSB的啓動子,這些脆性啓動子表現出較高水平的Pol II-pS5,但這些基因主體上的Pol II-pS2水平卻較低,也就是說Pol II在轉錄起始出現了停頓,沒有往下延伸,而一旦有信號將Pol II從停頓狀態釋放出來,就會產生DSBs。這說明,Pol II的停頓與釋放是形成內源DSBs的決定因素,並且這一過程主要由TOP2B的剪切作用來實現。

那麼,對於這種內源產生的DSBs,細胞又會如何應對呢?研究人員通過檢測經典DDR通路中的γ-H2AX信號,發現不同於外源誘導的DSBs,內源產生的DSBs並不激活DDR通路。從修復方式來看,外源誘導的DSBs既能夠通過HR途徑也能夠通過NHEJ途徑來進行修復,而內源產生的DSBs卻主要通過NHEJ途徑來進行修復(XRCC4信號較強)。前面說過,這種無修復模版的NHEJ途徑保真性很差,容易造成包括染色體易位在內的染色體畸變。事實上,研究人員也確實發現只有Pol II-pS5/TOP2B/XRCC4陽性的內含子在染色體易位的斷點處有富集,也就是說內源產生的DSBs是染色體發生易位的先決條件。同時,研究人員在891個正常細胞和乳腺癌細胞當中都發生染色體易位的基因中,發現有410個基因含有易位斷點的內含子,並且這些內含子中有約60%同時存在Pol II-pS5/TOP2B/XRCC4陽性和DSBs,這說明這種內源產生的DSBs與腫瘤當中出現的染色體易位現象也息息相關。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揭開了內源DSBs的神祕面紗,發現了在穩定轉錄的過程中,特定位點Pol II的停頓與釋放能夠形成DSBs,並且通過NHEJ的修復方式增加了DNA異常重組的風險,進而導致腫瘤相關染色體易位的發生。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19-0421-z

製版人:半夏

參考文獻

1. Rogakou, E. P., Boon, C., Redon, C. & Bonner, W. M. Megabase chromatin domains involved in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in vivo. J. Cell Biol. 146, 905–916 (1999).

2. Ceccaldi, R., Rondinelli, B. & D’Andrea, A. D. Repair pathway choices and consequences at the double-strand break. Trends Cell Biol.26, 52–64 (2016).

3. Wu, H. Y., Shyy, S. H., Wang, J. C. & Liu, L. F. Transcription generates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supercoiled domains in the template. Cell53, 433–440 (198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