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時期有一場七王之亂,七王的帶頭人是吳王劉濞,打的旗號是“清君側,誅晁錯”,結果晁錯被殺了,按理來說之前起兵是名正言順,晁錯被殺後藉口也就沒了,但是吳王劉濞依然還要造反呢?

早期的時候,劉邦爲了管理遠處的地盤,封了很多的同姓王,吳王劉濞就在其中,原因就是在征討英布叛亂的時候,年方二十的劉濞跟隨劉邦擊潰英布,英布戰敗被殺前曾經把荊王劉賈殺了,而劉賈的地盤處於東南邊陲之地,這一地方非常的亂,劉邦的兒子又年幼,沒能力管事,於是這個差事就落到了劉濞的頭上。

不得不說吳王劉濞得了個好地方,當時他管轄的地盤產銅,於是他就利用資源招收亡命之徒,鑄錢幣。因爲這一地區靠海,於是吳王劉濞就用海水煮鹽,販賣到各地。無論是鑄錢幣還是煮海鹽在當時都非常的暴利,於是吳國的地界非常的富足,再加上吳王治理有方,當地的百姓都非常的擁護吳王。有了亡命徒,有了錢,有了百姓的擁護,這爲他後來的造反提供了豐厚的家底。

到了漢文帝時期,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來到了國都,陪當時還是太子的漢景帝劉啓玩樂。在下棋的時候,估計劉賢是仗着家底厚,開始於太子叫板,相互的在棋桌上爭勝,讓劉啓非常的不滿,於是舉起棋盤砸向了劉賢的腦袋,劉賢被當場砸死了,吳王的太子死了,這下不妙,這件事被劉濞知道後就開始不再遵守諸侯禮節去侍奉天子了,經常的裝病不上朝堂。但是裝病總有敗露的時候,沒多久敗露了,吳國派向朝廷的使者也被抓了,吳王坐不住了,但是這個時候的吳王雖然有謀反之心,但是卻沒有藉口,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和朝廷抗衡,沒有辦法,忍了吧。於是就這樣,他一直忍到漢景帝繼位。

漢景帝身邊有個晁錯,估計這個晁錯看到了各個諸侯做大做強的苗頭,於是建議削藩,但是給出去容易,拿回了就難嘍,這些諸侯王都不幹,劉濞一看時機到了,自己的實力雖然不能抗衡朝廷,但是幾家聯合的話還有一拼之力的,於是他就聯合了其他的六位諸侯,攻打朝廷。

古時候講的是名正言順的出兵,就算是想造反,也要師出有名,在後來的明成祖朱棣的造反藉口中就看出來了,他打的旗號是“清君側”,吳王劉濞也打着同樣的藉口,“清君側,誅晁錯”。這一藉口被漢景帝知道後就將晁錯腰斬了,吳王一看藉口沒了,於是就改口了,說自己已經自封爲東帝,就是要和你分庭抗禮。於是有藉口的真造反因爲這一件事的錯誤就真的變成了造反了,沒有辦法,漢景帝只能打了,還好他手下有一員得力干將周亞夫,打敗了這個劉濞,不然的漢景帝劉啓就由治世之君變成了亡國之君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