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王學斌:通過市場化機制調節共享經濟供求

新京報訊(記者 陳維城)共享經濟仍是今年兩會的話題,多位與會代表與委員提出相關建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道,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成長。

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學斌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其兩會的建議。王學斌代表認爲,通過市場化機制調節供求,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探索“互聯網+監管”新模式,對準入許可和運營進行分類分級管理。着力培育有代表性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進步催生了共享經濟的產生與發展。在住宿、交通、教育服務以及旅遊等多個領域,共享經濟企業不斷湧現並蓬勃發展。

“身邊有不少朋友從事網約車與民宿等工作,平常接觸中自己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所以和朋友們一起做了一些調研。”3月12日,王學斌告訴新京報記者。

“隨着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產生了新的就業模式,孕育了高效生產方式。”王學斌認爲,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普惠互利共贏,利用社會閒散資源實現自由組合和效率最大化,其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多方面效益,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顯得尤爲突出。

共享經濟出現的幾年來,企業在不斷探索完善運營模式,管理部門也在不斷制定政策進行引導規範。結合國內外來看,共享出行和共享住宿這兩個行業是共享經濟發展的先鋒領域,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較多。

王學斌認爲,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監管政策與行業發展特點的適應性問題。現行的監管政策基本還是移植於傳統行業的監管模式,嚴控事前准入門檻,對事中事後監管乏力,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共享經濟的發展空間。

“網約車發展目前面臨監管挑戰,合規門檻較高,對網約車的准入條件過於嚴苛,現行網約車的准入許可未考慮兼職司機的運營收入能力,強制兼職司機辦理車輛許可並未對安全起到有效保障作用。”王學斌介紹。

他還舉例,很多地區傾向於對民宿的准入許可照搬旅館的准入規範,也沒有考慮民宿的共享經濟屬性,如果將民宿“一刀切”,統一按照旅館做准入許可要求,將極大限制民宿發展,對旅遊產業、鄉村振興的發展也會產生一定阻礙。

對此,王學斌建議,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適當放低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准入門檻,打破勞動者的戶籍限制、勞動工具非安全屬性的限制等壁壘,通過市場化機制調節供求,使勞動者資源和生產資料能夠準確對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共享出行領域的司機專、兼職特點,共享住宿領域的淡、旺季分時特點都體現了共享經濟充分利用剩餘價值的屬性,但目前都被監管體系嚴格限制,經濟動能未得到充分釋放。”王學斌建議,相關管理部門在釐清共享經濟平臺法律地位和責任邊界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化手段,探索“互聯網+監管”新模式。

王學斌認爲,在共享出行領域探索司機專兼職分類監管;在共享住宿領域充分考慮城鄉差異,規模水平等不同特點,明確界定類型,對準入許可和運營進行分類分級管理。現在江浙一帶試行的金級、銀級、銅級等差異化管理,與酒店的星級、旅遊區的A級管理異曲同工,取得了較好效果。

目前,共享出行領域的滴滴和美國Uber的國際競爭已近兩年;共享住宿領域的途家、小豬短租與美國的Airbnb也展開國際競爭。王學斌認爲,“在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世界經濟進入寡頭階段,難以依靠本國新興中小企業自身與國際寡頭競爭,建議相關管理部門支持我國民營企業規模化發展,着力培育有代表性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在新一輪的經濟發展中佔得先機。”

新京報記者 陳維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