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見到子持蓮華的 " 肉身 " 之前,光聽這個名字就讓人覺得很萌。它造型可愛,皮實好養,白菜價的它一不小心就能養到爆盆,不愧是一種對新手友好、又容易產生成就感的多肉植物。

萌萌的一整盆,心動了嗎。圖片:Z . L / flickr

伸着小手的一枚萌肉

子持蓮華這一名稱來自日語 " 子持ち蓮華 ",不由得讓我聯想起《詩經》的經典句子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它擁有青灰色的短匙形肉質葉,被着一層薄粉,葉片排列成蓮座狀,宛如一朵朵小蓮花。葉腋處容易產生走莖芽,時間長了就會像舉着小手一般伸出去,如同母親牽着孩童,非常可愛。

蓮座狀排列的葉片層層疊疊。圖片:twimg.com

子持蓮華的學名是 Orostachys boehmeri ,景天科、瓦松屬的一種多肉植物,原產於日本,分佈在本州北部和北海道的高海拔山區。瓦松屬(Orostachys)大家可能比較陌生,屬名由希臘語 oro(山)和 stachys(穗狀)組成,意爲在山地生長而盛開穗狀花序的植物。

開出了穗狀花序的子持蓮華。圖片:kellydnorris.com

中國也有很多瓦松屬的植物,常見如瓦松O. fimbriatus,在南方,鄉下老房子的瓦頂上,古鎮水鄉的街邊牆縫中,在受人干擾比較小的地方,經常能發現它們的身影。

屋瓦之上冒出的幾株瓦松。圖片:二豬

不想開花,不想長大

瓦松屬的植物有一個比較 " 喪 " 的特徵:它們是二年生植物,這就意味着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子持蓮華,在第二年的秋天,它們會從葉叢中心,抽出小寶塔一樣的穗狀花序;在開完花後,母株由於養分過度消耗,很快就會 go die,所以有 " 花後母豬死 " 的悲傷故事。

好好活着不好嗎開什麼花嘛。圖片:Z . L / flickr

除瓦松屬以外,景天科蓮花掌屬的全部多肉、景天屬的一部分多肉植物也會有這一 " 毛病 "。所以在剛抽出花箭時候,我們不妨可以準備好剪刀,毫不留情地將其咔嚓掉,以延緩母株衰敗的勢頭。

然而開花也還挺好看的(大寫的心疼)。圖片:Nessy apprentie en rangement / flickr

然而,這也只是緩兵之計,被砍掉生殖器的母株一般還是會繼續衰敗,直到掛掉。其實你也不用傷心,子持蓮華自有一套繁衍後代的辦法:它們的花小而多,密集地挨在一起,非常容易成功授粉。種子細小如塵,隨風四處傳播,遇到點土壤雨露,很容易萌發,加上適應力強,很快就能長成新的植株,所以它們根本不愁沒有後代。

爲子持蓮華傳粉中。圖片:greenroofplants.com

扦插黨之日常技能修煉

對於陽臺黨來說,最簡易的繁殖辦法就是扦插。子持蓮華的走莖芽會在夏末秋初達到爆發式的生長狀態,如果你種滿了一盆,那麼這些 " 小手 " 會密集到給你造成心理陰影。一般來說,走莖只要長時間接觸地表,在一定的溫溼度下,就能長出根系抓住土壤;當你把莖剪掉,就能得到一株 " 新 " 的子持蓮華。

處於爆發式生長中的子持蓮華。圖片:blog-imgs-65.fc2.com

如果等不及,也可以把走莖芽剪成 1~3cm 左右的芽段,插入土中澆點水,避開大太陽,一般成活率是很高的。不過靠葉插進行繁殖,成功的幾率還是比較小的,和蓮花掌屬一樣。

把走莖埋入土中也好。圖片:blog-imgs-53.fc2.com

由於營養繁殖太容易,所以子持蓮華的價格一直很親民。這兩年園藝家培育出了子持蓮華的帶錦品種,黃白色的錦覆蓋在葉片兩側,非常可愛。加上出錦的光環,所以剛一上市就很受市場歡迎,供不應求,身價百倍。不過還是由於太容易繁殖,供過於求,價格自然就慢慢回跌啦。

帶錦品種,也會萌翻一衆。圖片:Yang / flickr

休眠的你最可愛

很多人喜歡子持蓮華,是因爲它們那包得緊緊的葉片,如小小的玫瑰花蕾一般可愛。不過買回來養到夏天,卻發現它們變得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樣,葉片變得長而薄,造型也不緊湊了,懷疑買到了假的子持蓮華。這是腫麼肥四?

植株不如之前一樣圓潤緊湊啦。圖片:ebayimg

別擔心,這是它們本來該有的面貌。子持蓮華在秋冬時節,由於晝夜溫差大、日照較強,它們的葉片會變得短而厚,會略微呈現出淡淡的粉色,這就是它們顏值最高的時候啦。如果持續低溫,它們便會進入到休眠狀態,外圍的幾圈葉片會乾枯,中心的葉片變得短而小,排列得非常緊湊。瓦松屬植物一般生活在高海拔地區,這是它們應對低溫脅迫的適應法則,子持蓮華也不例外。

休眠中的 " 小籠包 "。圖片:markunsan

到了夏天,子持蓮華緊緊包裹着的葉片會慢慢打開,變得寬而薄,造型倒是有點像擬石蓮屬的多肉。雖然子持蓮華是夏型種,不過夏天養護也要稍微注意下,不要把它們放在大太陽底下暴曬,要注意遮陽和通風。不過,如果光照略有不足,它們就會徒長到連親媽都不認得。

徒到不要不要的子持蓮華。圖片:pixnet

所以我爲什麼安利子持蓮華給你們呢?人家有顏值又好養活 ,關鍵還能觀察它們有趣的生活史,幾塊錢一大盆的東西就能達到這種效果,何樂而不爲呢。

在爆盆的時候最有成就感啦。圖片:billafu.pixnet.net

本文是物種日曆特約稿件,來自物種日曆作者 @進擊的多肉。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內容

多肉橫屍遍野的夏天,我該怎麼辦?

說好的彈簧草,爲什麼養直了?

多肉界 " 兔斯基 " 的 4 個顛覆真相

本文來自果殼,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