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們眼裏,小小的物種日曆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個擁有着科學靈魂的“孩子”。爲了保證物種日曆內容、名稱和畫面的正確性和精確度,最後一環的審覈工作,我們的團隊必須堅守在工廠裏完成:。

發生過的故事不會被遺忘,只是埋藏在心底。

來年的時光似乎還遙遠,日子已在不遠處排隊等待。

又一年,當車子載着團隊再次駛離北京,開向工廠時,望着窗外飛馳而過的風景,我突然意識到:

這已經是物種日曆走過的第六個年頭了。

過去五年裏,我們累計產出了:

265幅科學插畫;

超過1000個物種介紹;

超過2000篇物種的故事…

要說和市面上令人眼花繚亂的諸多日曆相比,我們物種日曆有什麼不同,那就是:

這本實體的日曆,僅是浮出海面的冰山尖角;

隱藏在海面之下的設計團隊、科學編輯團隊、科學作者羣、顧問羣,活躍在社羣中的自然愛好者們,才共同構成了日曆龐大且浩瀚的“精神世界”。

是這些人,讓這本日曆脫離了工具的範疇,變得血肉豐滿,飽含靈魂。

在我們眼裏,小小的物種日曆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個擁有着科學靈魂的“孩子”。

它活潑、溫暖、親切又萌萌噠,滿懷對自然萬物深厚的愛與包容;

它同時又正直誠懇、細緻入微,說是 “匠人之心”也不爲過——因爲背後蘊藏着巨大的心力投入,和無數人夜以繼日的創作產出。

從春天開始,科學編輯們就開始根據季節特徵,結合屬地特點,爲明年的366天甄選當日物種;

物種敲定後,科學作者團入場,開始進行“當日物種”文章的構思和寫作;

與此同時,日曆的專屬畫手和設計師們,開始爲每一頁進行插畫的創作。

這件事的難度在於:插畫不單單要漂亮,還必須在細節上最大程度地還原物種的本來面貌:顏色、紋路、脈絡走向都必須科學嚴謹。

科學團隊的顧問們還需在全國各地,爲創作團隊收集提供實物的樣子:

這是我們的科學顧問特意趕赴園博會現場,拍攝回的荷包牡丹作爲創作藍本;

這是“折磨了”插畫師無數次返工的海龜圖,大家可以先自行找找不同在哪裏。

科學顧問火眼金睛地指出“前肢缺失了兩爪,需要返工!”

就這樣,經過插畫師和科學顧問的多次“交鋒”,才改出了最終成稿。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了這張漂亮的僧帽水母上,插畫師在顧問的幫助下修改了初稿,觸手必須要同時具備3種形態:直、捲曲、珍珠串。

爲了保證物種日曆內容、名稱和畫面的正確性和精確度,最後一環的審覈工作,我們的團隊必須堅守在工廠裏完成:

這是我們的科學編輯,他正一張一張仔細審覈着物種名稱和畫面;

和我們配合的工廠師傅,要連續印刷出十二版不同的、只有微弱色差的小樣,供設計師對比挑選;

設計師嚴格對比十二套圖片後,挑出最符合真實物種顏色的那套,在上面鄭重簽署自己的名字,啓動批量印刷。

如此大費周章,因爲流水線上誕生的不是一本本普通的日曆,是我們心目中的一個個近乎完美的“孩子”。

在過去幾年裏,圍繞着這些“孩子”,發生過許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每年,配套公衆號“物種日曆” 都會收到來自五湖四海的粉絲們寄來的明信片和信件,有的是問候,有的是許願;

一對新婚夫婦要以上海爲起點、南極爲終點,開始他們的蜜月之旅,臨行前把日曆放進了爲數不多的行囊,要在旅途中對照物種打卡;

一位粉絲輾轉聯繫到我們,原來她之前在美國留學時,曾將日曆送給房東爺爺,房東被這充滿東方智慧的禮物迷住了,遍尋線下店也沒能買到新的,業已歸國的她特意買了新的日曆,爲房東完成這個小小的心願;

還有支教志願者告訴我們,他支教的山村比較閉塞,他把物種日曆就放在學堂敞開的教室裏,成爲了全村孩子們瞭解日期時間的“寶物”…

從日曆們裝上貨車的那一刻,我們如同父母一樣目送它們起航。

它們將承載着我們的期待和366個新年的物種故事,奔向千家萬戶,

它們是故事的引子,此後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將譜寫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

不負今朝,因此未來可期。

我們將攜366個物種和366段動人的文字,繼續陪伴在你身旁。

請記住我們的約定

2019年9月19日00:00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