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19年,整个创投圈依然被寒冬所笼罩,对待任何出现的“风口”,大家都更加理性与谨慎,所有人一边用力生存,一边思考着如何在寒冬中寻找新机会,实现逆势增长。

经历长达十年的互联网黄金周期,站在今天的环境背景下,市场中的底层机会到底是什么?在爆发中的生鲜赛道,核心是要建立什么样的能力模型,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控平衡?

怎样才能做好互联网+生鲜?如何利用互联网对传统的生鲜供应,消费环节带来优化?什么样的模式才能赚钱?

一、找准目标顾客

目前的零售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店在服务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零售形式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场景。面对这一市场特点,规划创新模式必须要准确把握模式所精准定义的目标消费者。如果目标消费者定义不准确,本身就存在了很大的缺陷。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任何的零售形式很难做到市场的全覆盖。因为不同消费能力、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存在很大差异。

在这一方面,盒马的定义与实际的经营结果值得关注。盒马模式的设计是以准确定义目标消费者为出发点,也就是聚焦80、90后,并且是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女性消费者。目前的结果也基本实现这一目标。

二、搞清楚目标顾客需求

无论做什么,都要先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生鲜电商市场也是一样,只有知道顾客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为顾客带来更好的服务。

根据有关第三方权威机构对外卖市场的调研报告显示:调研的众多选择外卖的原因中,外卖成为生活习惯、工作需要(加班等)、天气不佳、节省时间,省事省力5个原因占比均超过35%,截止到2019年2月,分别为44.5%、38.1%、40.7%、41.1%和36.5%。

从以上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到家需求是在基于一种新的场景需求,或者是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是可以明确的是,大多的需求场景都已经显然脱离了单纯对商品的需求,变成了一种更具场景化的需求。

到家模式不能是以一种以经营商品为中心,以价格手段为主要营销策略的模式规划,而更需要是一种能够更好地解决目标消费者关切的特殊需求场景,能够有效解决目标消费者的场景痛点为重点。

三、改变经营模式

首先,从产品入手,实现价值杠杆化。在生鲜电商出现之前,消费者只有一个生鲜购物的场景,就是线下。现在要想把目标客户的消费场景和习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来,按照一般的理论,这个新的模式必须要在服务与质量上实现30%以上的价值提升,甚至更高,否则目标客户不会轻易转变。

其次,从商业模式入手,实现产业一体化。生鲜电商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需要自己推动供货商转型,专门为电商生产生鲜产品,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通路,一头连产地,一头连顾客,通过自己的力量在产地和顾客之间把这个桥梁搭建起来,形成端到端的供应流通体系,然后形成一整套的供应链体系。

最后,从冷链入手,实现物流产品化。生鲜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的强有力支撑。对于当前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服务产品化,即意味着需要针对不同的生鲜产品提供一个从产品包材、冷藏库房、冷藏车辆、冷链运作流程和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随着产品标准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生鲜电商迎来个性化时代,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概念化、个性化、标签化的爆款生鲜产品产生。类似春节送礼佳品的地方特产、优质海鲜、水果等产品,将借力互联网电商平台获得双赢。从引进一个品类到推出一个品牌,而个性化打造和包装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如果你也看到了这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那么你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马爸爸。

如有不同见解或疑问请在下方评论,或点击关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感兴趣的还可关注公众号ppsjw959 进行留言投稿,你将有机会成为头条人物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