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總算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一統天下。但是天下得來不易,劉邦一生中就出現過幾次致命危險,其中一次,差點改變中國命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

劉邦取了天下,分封諸王,諸王中有兩個韓信。“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韓信被封爲楚王,另一個韓信被封爲韓王。爲了區別他倆,一般稱後面這個韓信爲韓王信。韓王信是韓國宗室之後,靠着祖先的身份被封爲韓王,本身並沒有出衆的才能。原本韓王信的封地在今天的河南,但劉邦後來一想,不行,韓國離長安太近了,韓王造反就太危險了,於是把韓王信的封國改爲太原以北的地區。這塊地方離匈奴近,戰國時是趙國抵禦匈奴的前線,現在又成爲了漢朝抵禦匈奴的前線。

匈奴人生活在草原荒漠地區,打仗十分彪悍,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兵強馬壯,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南下漢朝燒殺搶掠。雖然秦朝修建了萬里長城,但兇狠剽悍的匈奴騎兵還是很讓人害怕的,韓王信也害怕。俗話說“怕什麼,來什麼”,這不,韓王信到封國屁股還沒坐熱呢,冒頓單于真的帶人來了。來幹嘛的,肯定不是來旅遊的,冒頓帶來了 40萬人馬,一下把韓王信的都城給圍了個水泄不通。這下把韓王信嚇得不輕,急忙向朝廷求救。韓王信一想長安路途遙遠,等到朝廷援兵到來,自己怕都涼了吧,於是向朝廷求援的同時,也向匈奴求和。求生之心誰都有,韓王信錯就錯在沒把消息守住,劉邦派軍救援韓王信的時候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生氣,就寫信責備韓王信。在被匈奴困的第N天,韓王信收到了朝廷的回信,他欣喜若狂的打開信件,瞬間臉色鐵青。信裏劉邦對他破口大罵,韓王信非常傷心,畢竟他也是韓國的貴族啊,劉邦怎麼能這麼罵他,怎麼辦,也不能寫信罵回去吧。再想到劉邦把他的封國遷到邊境,就是想玩死他。韓王信沒給劉邦回信,轉頭就開了城門把冒頓請了進來。

見到冒頓,韓王信就像見到了救星一樣,對他說:“大單于,我家皇帝懷疑我跟您私通,我沒辦法以後就跟您混了,南邊有座晉陽城,裏邊人多錢多牛羊多,我給您帶路。”冒頓很高興,韓王信真就屁顛屁顛的帶兵去打晉陽。劉邦一接到消息,當時就怒了,項羽都玩不過我,你韓王信想上天啊,劉邦就帶着30萬人御駕親征。還沒等到韓王信準備,漢軍就把韓王信的軍隊收拾了一通。韓王信灰溜溜逃到了匈奴,劉邦一路追趕,匈奴人就一路逃跑,都快追到匈奴地界了。聽說匈奴有40萬人,劉邦冷靜下來思考,殘血是不能再追了,先看看對面的匈奴是不是脆皮再打吧。於是劉邦派出幾路探馬去前面看看路,幾路探馬都回報匈奴只有老弱殘兵和瘦馬,也沒有40萬人那麼多,劉邦信以爲真了。這原來是冒頓設下的圈套,故意派老弱殘兵讓漢軍看到,精銳的騎兵都藏了起來。接到探馬的回報,劉邦立馬帶着30萬人朝匈奴追去。追着追着,劉邦嫌漢軍步兵太慢了,自己就帶着騎兵追趕。追到白登山時,冒頓見時機已到,40萬匈奴騎兵突然出現,把劉邦團團圍住。不知道匈奴是不是喜歡圍着打,反正劉邦這次是凶多吉少了。

劉邦被困之後組織了幾次突圍,都無功而返。冒頓也心想漢軍是經過四年楚漢戰爭的摸爬滾打出來的,也不是那麼容易啃下去的,現在天冷,劉邦熬不了幾天的。圍困了七天七夜,眼看糧食越來越少,劉邦一籌莫展。這時丞相陳平站出來了,他對劉邦說:“冒頓是怕老婆的人,我們賄賂閼氏,她是貪財的人,必定會幫助我們。”劉邦別無他法,就同意了陳平的建議,派人帶着金銀珠寶下山偷偷會見閼氏。閼氏深諳拿人手短,喫人嘴軟的道理,就答應了替劉邦解圍。她對冒頓說:“聽說漢軍還有幾十萬人正在趕來,怕是裏外夾擊,我們就回不去了。現在圍住了他們皇帝,他們必定誓死抵抗的,打下了漢人的土地我們怕是也居住不了。”枕頭風一吹立馬見效,冒頓也擔憂韓王信的兵馬與漢朝私通,索性就放走了劉邦。

劉邦回去之後,可能是得了匈奴恐懼症,不敢再跟匈奴人打了,於是採取和親的政策與匈奴聯姻,確保了漢匈之間的和平。如若沒有閼氏的枕頭風,劉邦怕是走不出白登山了,也怕是沒有漢朝了。白登之圍可以說是劉邦最危險的一次,漢朝最危險的一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