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蜀韻·映山紅第52期 |深秋滋味,哪一樣纔是你的心頭好?

“蜀山文學之星”徵文每週末與你相約!《今日蜀山報》的《蜀韻·映山紅》文學專版第五十二期佳作出爐啦!

記憶中,

最讓你魂牽夢縈的滋味是什麼?

一碗香氣撲鼻的紅燒肉?

抑或深秋時節

壓彎枝頭的熟透的誘人果實?

尋  秋

合肥市五十中學東校西園校區七(5)班  柳子亦

指導老師:蔡新霞

夏陽依然固執地如烈火般灼燒着人的靈魂,一切都將溶化。但,就在你幾乎將要暴跳如雷時,心倏地感受到一股清泉流過的涼爽,迎面而來的微風剎那間帶來了心曠神怡,忽地明白,秋的腳步近了。

也許,要從梧桐樹葉的泛黃開始尋起;也許,要從稻穗的漸漸飽滿開始尋起;也許,要從樹洞中悄悄堆積起來的松子尋起。但似乎,從哪兒都能發現秋的痕跡,像剛學會捉迷藏的小姑娘在慌忙地躲閃,卻哪裏都留下了腳印。

天逐漸被塗抹了淡藍色的顏料,顏色不那麼深了;躲到遠處避暑的白雲,似乎也發現天氣漸漸涼了下來,一朵朵都趕着趟地出來了。看,有的像虎,有的像馬,還有的像龍飛鳳舞,更有的像猴子撈月,都盡情地賣弄變幻的身姿。大雁自然也成羣結隊地飛着,好像排練着什麼節目,爲新秋的到來準備着。傍晚時,夕陽西下,調皮的秋姑娘又在天際抹上了一層硃紅,把金紅相間的光灑向大地。雲們也添置了一身新衣,有着紅色的,有着紫色的,漂亮極了。哈,原來你藏在天際,秋!

田野裏,壯實的莊稼們挺着飽滿的身子,一大片一大片,滿眼都是的。看,金亮的稻子們,在悅耳的風聲伴奏下得意揚揚地舞動着身子,彷彿想成爲新一代的舞王、明星;大個子的玉米,呲着一嘴金牙,氣呼呼地抖動着玉米鬍鬚,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原來主人準備把他的領地讓給別人;而高粱們呢?估計是從秋天哪兒偷喝了幾桶甜酒,滿臉的醉紅甩也甩不掉;蘿蔔則偷偷從地面探出頭,好奇地望着,打探着外面的世界。微風拂過,帶來泥土的香味,也掀動起田裏陣陣稻浪。哈,原來你藏在田野裏,秋!

最難尋的,還是家鄉山間,石臺山上,一顆顆俊俏的大樹,染了滿頭的金葉子、紅葉子,風走過,便下起了一陣葉雨。拾起一片,那生疏複雜的紋路,像是大自然傳達給人們的神祕語言。果樹們滿枝綴着紅的、黃的、青的果實,瀰漫着一股香甜的氣息。山桃大大方方地將嬌豔的容顏露出來,像臉色緋紅的少女,令人無比喜愛;野獼猴桃們似小猴子的小臉,個個都毛嘟嘟的,有的還裂開了口,彷彿在張着嘴向媽媽要奶喫;山葡萄垂下還帶着些綠葉的藤蔓,藤蔓上的果實似紫色水晶剔透,展示着自己在這個季節的高貴。樹林裏偶爾會閃出棕色的小身影,原來是松鼠提前在籌備過冬的食物。哈,秋,原來你在家鄉山間!

天空、田野、山裏……我無處不尋,你無處不在!多麼美的秋景,多麼絢麗的大自然呀!自古秋日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點評:小作者善於觀察,敏銳捕捉,語言靈動,文筆清新,彷彿眼前流過一條小溪,清純、可愛。

糖葫蘆裏的滋味

合肥市五十中學望嶽校區九(8)班 劉蕊蕾

指導老師:郭  楠

 “賣糖葫蘆嘍!好甜好甜哦!賣糖葫蘆嘍……”飯後散步,驀地聽見一陣吆喝聲由遠及近地傳來,漸漸把我拉回了遙遠的兒時。

那時還住在一條巷子裏,巷子口常年立着一張小馬紮,每至週末,小馬紮上就會多了一個婦人,而她瘦弱身軀前立着的正是我們癡戀的糖葫蘆。婦人大約四十歲,卻滿頭銀髮,皺紋也一條疊着一條。她對我們這羣孩子極好,故而被我們親切地喚爲“糖嬸”。

糖嬸通常天還沒亮便坐到了她的“寶座”上,靜靜地守着糖葫蘆棍,只等我們前呼後擁地朝她奔去。我一直是在孩子裏起得最早的,自然拿到的糖葫蘆也是最大最甜的,別的夥伴別提有多羨慕了。

將緊緊攥在手心裏的硬幣塞進糖嬸的小錢盒裏,一串晶瑩透亮的糖葫蘆就到手啦!迫不及待地撕開外層的塑料膜,誘人的香氣便打着滾兒撲進鼻腔。先用舌尖輕抵住一顆,等冰糖甜絲絲的味道瀰漫開來後,再用牙齒緩慢堅定地破開“保護罩”——冰糖,直達核心——山楂,一入口,山楂的酸味便撒歡似的從牙齒奔向舌根,奔向口腔裏的每個角落,讓我眉毛和鼻子全皺在一起,只想掉眼淚。但很快,冰糖的甜味也不甘示弱,席捲而來,與酸味抱在了一起,互相抑制卻又互相融合,一種新的味道就此產生。這時,我會再也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咬起來,一會兒功夫,一根糖葫蘆便只剩下光溜溜的竹籤了。

一旁的糖嬸一直微笑着看着我們這羣“小饞貓”。有時她也會從衣兜裏翻出小小的糖果,分給我們每個人,臉上慈愛的笑容讓我們溫暖心安。

一次偶然得知糖嬸的故事。糖嬸有過個女兒,活潑可愛。可噩運總是猝不及防,女兒在7歲時因下河游泳溺水身亡。自那以後,糖嬸就開始四處賣糖葫蘆,因爲那是她女兒最愛喫的東西。糖嬸覺得如果看見糖葫蘆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她遠在天堂的女兒也會很開心吧。

在那以後,再喫糖嬸的糖葫蘆時,舌尖上會絲絲縷縷地蔓延開一種新的滋味,這滋味的名字叫作愛。

“賣糖葫蘆嘍!好甜好甜哦!賣糖葫蘆嘍……”來到眼前的小販讓我的意識慢慢迴歸,我看着糖葫蘆棍有些恍惚:“給我一串,謝謝。”剝開薄膜,輕舔,舌尖上一層層滋味瀰漫、瀰漫……

點評:開頭由一聲吆喝寫起,引出小作者兒時喫糖葫蘆的記憶。小作者用童真的筆觸描寫出糖葫蘆的色香味。糖葫蘆的味美,離不開“糖嬸”傾注的情感——糖葫蘆寄託着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懷念。結尾回到現實,再嘗糖葫蘆,首尾呼應,結構更完整。

一碗紅燒肉

合肥市五十中學望嶽校區九(8)班 周涵舒

指導老師:郭  楠

一碗碗紅燒肉,紅色的是豬肉,黃色的是薑絲,綠色的是蔥花……熱氣騰騰地擺在每家每戶的烏木桌子上。香味從村東飄到村西,瀰漫在金黃的稻田上。

紅燒肉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將豬肉刮洗乾淨,切成塊,在沸水裏煮去血水,然後,在鍋裏鋪上蔥、姜,排上豬肉,加入冰糖、醬油、黃酒,旺火燒開,文火燜酥……一碗紅燒肉就出鍋了。

紅燒肉的製法簡單,但地位卻不簡單。聽老人家說,在那個“年代”,那個風雨飄搖的十年裏,人們經常飢一頓飽一頓的,家徒四壁,連喫一頓飽飯都成了一種奢望,紅燒肉更是隻在夢裏存在的奢侈。但不論條件多麼艱苦,生存何等艱難,過年的時候,總會把家裏唯一一頭瘦骨伶仃的豬殺掉,做一碗紅燒肉。那時不比現在,紅燒肉甚至不能算上紅燒肉。肉熟了,沒有冰糖,醬油,黃酒,撒點野蔥就算了事。就這樣,一大家子人,圍着破敗不堪的桌子,眼巴巴地盯着那數量有限的寒酸的肉,你推給我,我讓給你,最後一人勉強分得一塊肉,一小口一小口地啃完,連碗底的油末星子都不放過。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一碗紅燒肉,象徵着貧苦百姓對溫飽生活的渴望。

而如今,紅燒肉成爲人們美好生活的家常菜。逢年過節的時候,結婚生子的時候,豐收季節的時候……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總能找到一碗紅燒肉。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事,就是看着燒紅燒肉時嫋嫋白煙升空的樣子,看着爐門裏火焰熊熊燃燒的樣子,在紅燒肉出鍋的一剎那,湊上去吸一口肉的香氣。

那時,我在喫紅燒肉的時候,會想,我們的後代,在若干年後,還會不會像我們這樣喫紅燒肉呢?

會的,一定會的。只要生活還在,紅燒肉的誘惑力就不會變。

炊煙裊裊升起,夕陽徐徐落下。紅燒肉的香氣與早稻的香氣混雜——

那是生活的滋味。

點評:短句開篇直接點題。描寫紅燒肉的色彩,紅、黃、綠相撞,品相好,畫面美。繼而交代紅燒肉做法簡單卻地位卻不簡單,“一碗紅燒肉”寄託着動盪年代裏人們對溫飽生活的渴望。小作者描寫童年記憶裏燒紅燒肉時的煙火,既有生活情味,更有對未來的期盼。紅燒肉的滋味也是生活的滋味。

正是蓮蓬香甜時

合肥市五十中學西校合作化路校區七(5)班  趙天時

指導老師:胡桂華

外婆家門口有一方小池塘。池水綠瑩瑩的,池邊楊柳依依。

去年夏天,外婆隨手撒下了幾把老蓮子,沒想到它們竟然在池底的淤泥裏生根發芽,今年夏天裏,竟瀟瀟灑灑地鋪展了大半個池塘。

暑假,我回到外婆家。那可真是“風定池蓮自在香”。那香氣不像桂花香那般濃郁,也不像梔子花香那樣襲人,只是淡淡的,夾雜着池水的微腥,讓人一聞,不由得靜下心來,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只想站在荷塘邊,閉上眼睛,去捕捉空氣裏的蓮香……

國慶再回去,荷花已然凋謝,留下的只有蓮蓬。一個個鮮嫩的蓮蓬聳立在水面上,風一來,還探頭探腦的,煞是可愛!外婆讓我取來晾衣杆,看看能不能鉤到一個。可是,那小傢伙,看着離你很近,可無論我怎麼伸長了杆子,卻總也碰不到。無奈,只好從隔壁的阿姨家借了自制的專門採摘蓮蓬的長鉤。

拿到工具,我便躍躍欲試。將長杆慢慢地向前伸,手抓着杆子的下端,看準一個蓮蓬,把鉤子套在蓮蓬下端的莖上,正準備用力一扯,誰知道它竟調皮地脫了鉤,害得我差點掉進池塘裏。我立馬垂頭喪氣起來。外婆拿過杆子,動作就顯得老練很多,只見她伸長杆子,鉤住蓮蓬,一拉,一提,一個顆粒飽滿的蓮蓬就掛在了鉤子上。我迫不及待地剝開蓮蓬,取出一個個翠綠的蓮子,再剝掉那層綠皮,露出白嫩嫩的果實。放進嘴裏,輕輕咬開,蓮香溢滿脣齒之間,香甜、鮮嫩,連蓮心也沒有一絲苦味兒。

我央求外婆再鉤幾個來喫。可是,大事不妙,原本放在岸邊的鉤子都快漂到水中央去了。這時,外公出馬了。外公換好衣服,在身上繫了一根繩子,讓外婆拉着,便跳進了池塘裏。外公像一條大魚,很快就游到了池塘中間,他順便採了幾個蓮蓬,連同杆子一起帶上了岸,引得我們都拍手稱讚。

雖然,這次國慶節我們只在老家待了三天,但是,記憶裏卻是永恆的美好。雖然,外公外婆家在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安慶,但是,那夏日飄香的荷塘和香甜的蓮蓬,都會永遠記在我的心中。那淡雅而悠遠的蓮香會將我們緊緊擁抱在一起,那歡喜而有趣的採蓮經過是我們的專屬回憶。

現在已經是深秋季節,瓜果飄香。我卻常常回想起那蓮蓬香甜時……

點評:文筆細膩,情感真摯。小作者寫荷塘,突出的是荷花那獨特的香氣,這香氣不僅僅是花香,更是那段美好回憶的氣息。文章記錄了獨有的採蓮經歷,寫得富有趣味,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小作者對親人濃濃的思念之情也躍然紙上。

琴·時光

合肥市五十中學西校七(2)班   李語瞳

指導老師:李  穎

我望着琴架上的那把琴,它在那兒靜靜躺着快一年了。

棕色的琴面仍泛着幽幽的光澤,隱約可見的紋理此時顯得格外清晰,琴頭中的四根粗細不一的弦直繃而下,琴板上落了一層淺淺的松香灰,而弦上的松香卻很久地停滯在了那裏。

看着琴,我的思緒拉到了幾年前。6歲時,懵懂的我第一次來到那個琴房,當我張大眼睛傻傻地盯着那一把把大小不一的小提琴,和一羣羣如小蝌蚪般的五線譜時,我充滿了憧憬與好奇,也沒料到它從此便走進了我的生活,成爲我幾年來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多少個日日夜夜,我在悠揚的琴聲中放鬆心情,享受生活;多少個日日夜夜,我又在晦澀的琴聲中咬牙訓練,刻苦堅持。它承載了我的歡笑與淚水,記錄了我的成長與收穫。我曾因一首動聽的曲子拉得酣暢淋漓,也曾因惰性與懈怠而與媽媽發生矛盾;我曾因努力練習獲得老師的表揚,也曾因偷懶而遭到老師的斥責……春萌青草,夏沫芳華,秋染落葉,冬凝雪花,在四季的輪迴中,琴譜開始一本一本地更換,琴也一把一把地變大,而我也一點點地長大了。

我曾經不夠珍惜拉琴的時光,很多次因艱苦、枯燥而想放棄,但爲了心中的那點好奇和那個小小夢想,我堅持了,痛並快樂着。我也知道總有一天我會和它說再見,但卻從沒想到與它離別的日子來得那麼突然和果斷。步入初中,緊張的學習節奏、如山的競爭壓力讓我疲於應付。漸漸地,我不能每天和它見面了;漸漸地,我不能每星期和它見面了,我預感我和它離開的日子不遠了,一想到這,我就十分煩燥和糾結。但離別的日子還是來了,來得有些突然,有些興奮,更多的是留戀與不捨。

那天細雨濛濛,我最後一次來到了那個琴房,植物仍是盎然的綠色,椅子也還白得耀眼,可一切似乎又那麼地不一樣。我小心地取出琴,心中一陣難受,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又如平常般落下。下課之際,我收好琴,望着熟悉的一切,我突然愣了一下,然後默默離開琴房,出了門,我本該高興的,高興的是我不用再聽家長的嘮叨,老師的批評了,可我的淚水卻奪眶而出。爲什麼不珍惜練琴的時光,如今卻要傷心呢?我這麼想着,任淚水恣意流淌。

如今琴譜收了,琴放了,黑色的琴架卻依舊佇立在那兒,好似一座紀念碑。那把琴還在,而其他的,已儼然消失於時光的轉角處……

我望着這把琴,弓上的松香依舊停滯在那裏。我知道,她在等待着我,而我也在期待與她重逢。

點評:一把琴,承載着自己曾經的汗水和淚水,艱辛與歡樂。步入初中,不得不捨棄時,才深深感悟到珍惜。有時候離別也會讓我們成長。文章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小作者感情真摯,語言生動,細節描寫觸碰到讀者內心最柔軟處,觸動人心。

原來,我也很愛好奇

合肥市西苑中學八(10)班  鄭  振

指導老師:薄  倩

年少的我總是對周圍世界充滿幻想和好奇,總是對形形色色的事物有着莫名的渴望。我愛追尋,更愛思考。

人類究竟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世界是怎樣產生的?宇宙的黑洞是什麼?裏面有什麼?這些都是我興趣所在,我試着去尋找它們的答案,由此打開了智慧的大門,開啓了知識的殿堂。

因爲眼睛的好奇,我看了到世界的繽紛多彩,看到了萬物的璀璨奪目,看到了那青山綠水、奼紫嫣紅,更看到了浩渺煙波、重巒疊嶂。

因爲耳朵的好奇,我得以諦聽大自然的涓涓細語,懂得欣賞人世間最曼妙的音樂,受教育於每一位智者的梵音佳話:聽那風聲,鳥鳴,泉湧;聽那京劇,詩詞,笛音。

因爲嘴巴的好奇,我深知人生之五味,食材之特性。酸甜苦辣鹹,每一味都不能離我而去,爲此我願走遍天涯海角,天南海北,食儘自然之百味。

因爲心靈的好奇,我得以在另一個世界遨遊。我也得以思接千載,心遊八方,跟每一座山,跟每一條河,跟每一個曾經的人對話、同敘。

我一直認爲,好奇,是人類進步的導師,是一切無知的勁敵。

因爲對天空的癡迷,對大海的沉醉,我知道了人類上能九天攬月,下能入海捉鱉。天空的廣博與深邃給了我們無窮幻想的空間,大海的浩渺與洶湧讓我由衷地敬畏、歎服。

我是一個有着好奇心的孩子,一些奇思妙想常常讓我興奮不已,揮之不去。好奇心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我也愛幻想,愛幻想的人是自由的,幻想帶給了我們飛翔的翅膀,幻想讓我們進入一個更加自由的空間,不管時空的轉換,景物、人事的變幻,我們依然能夠成爲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就是我,一個有着好奇心的孩子,面對未知的世界,我將不斷探索。

點評:好奇心能給人們一雙隱形的翅膀。小作者想象力豐富,構思巧妙,充分調動了眼耳鼻舌身來感受世界的神奇,探求萬物的美好,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激發讀者無窮的想象力,去發現世間的美好,探索未知的領域。

細碎的美好

合肥市五十中學西校九(14)班  韓玉焜

指導老師:武媛媛

人們行色匆匆,帶着緊張的面孔疾行在路上,像一根上了發條的秒針,快速地、一刻不停地走着。如同紀伯倫說的那樣,他們走得太遠,以致忘了爲什麼而出發。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員。

每日相似地出發,相似地在家與學校間往來,相似地拖着疲倦的身軀躺在牀上。平淡無奇的每一天讓我漸漸感到了厭煩。直到那一天……

嚴冬剛過,早春才至,乍暖還寒。我生病了,沒有像平常一樣上學,而是“幸福”地躺在了牀上。拉上窗簾在陰暗的屋子裏昏睡了大半天,“幸福感”卻慢慢退去了,我感到百無聊賴。覺得身上還有些力氣,便決定下牀活動活動。推開窗,一束陽光照了進來,金黃、溫暖,房間裏頓時明亮起來。我深吸一口氣,想把這陽光吸進身體裏,驅走些晦氣,頓時感覺身子恢復了些元氣。可這只是一束普通的陽光啊,和我每天伏案寫作時照進的陽光並無兩樣。我頭一次感到陽光也是如此地美妙。我站在窗前,看向窗外,彷彿被人施了魔法一般,眼前原本灰白色的景物竟被塗上了各種顏色——藍灰的喜鵲、嫩黃的野花、綠意依舊的常青樹……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看這平時被我屏蔽了的美麗世界。

一出門,我有點睜不開眼。金色的陽光照耀在大地上,嫩綠的草還帶着泥土的清香,隨意而生的不知名的花在草叢內盛放,蝴蝶在花上翻飛,周圍飛來飛去的鳥兒放聲歌唱,讚頌着世界的美好。我留心身邊的行人,想看看他們是否也在享受這美好的時光。但每個人都行色匆匆,多數人把目光投向地面。突然,我意識到,我從前不也是這樣,忙於瑣事,無視每一天的美好與偉大嗎?

我決意從此刻開始改變自己,關注生活的細節併爲之喝彩——路邊迎春花今天開得很美,微風拂過,送來陣陣花香;路旁花店裏擺出了剛到的百合,那潔白的花朵賞心悅目……緊張、焦慮的心情一點點地從我的心裏剝落,留在臉上的,是愉悅的笑容。生活不再是無聊的反覆,而是幸福的疊加。

這些細碎的美好,我不應該再錯過了!

點評:繁忙的生活和緊張的節奏讓多數人忙於奔走,卻忘記了停下腳步欣賞沿途的風景。如果不是一次生病,小作者可能依然欣賞不到這平淡生活中的美好。由此來看,作者可謂是“因病得福”。文章思路清晰,文筆細膩,以小事寫真情,寫出了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真諦。

我家的“大小姐”

合肥市五十中東校望江路校區八(3)班  章鍾靈

指導老師:宮少芳

“啊! 哇! 啊!”有一陣尖銳的哭聲在門外響起,我嘆了口氣,知道是弟弟又在“倚小賣小”鬧自己的“大小姐”脾氣。

 “大小姐”的三大招術,總令爸爸,媽媽招受不住:一哭,二鬧,三躺倒。每次一做大法,爸爸媽媽很快就“敗北”了,“大小姐”就會理所當然地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了。

就拿今天作例子吧!“大小姐”一回家,鞋子往門外一扔,就理直氣壯地把小手一伸,理直氣壯地說:“大平板呢?”媽媽說:“不行,你最近看平板時間太長,今天休息一下吧!”這一下點燃了“大小姐”的導火線。“哇啊啊……”“大小姐”臉一下就拉長了,眼睛一閉,嘴往下一瞥,張着大嘴就開始乾嚎起來,這小傢伙也真是個“戲精”,幾分鐘的工夫,便鼻涕一把,眼淚一把,被揉成粉紅的小鼻子還一吸一吸地,楚楚可憐。

媽媽此時正在忙,也沒理他。“大小姐”哭了一會,見沒人理自己,又偷偷眯開了小眼睛,往外瞟了一眼,然後抓起桌子上的書就往地上扔,自己往地上一賴,兩隻短腿還一蹬一蹬,又嚎啕大哭起來,樣子十分悽慘。

也不知是被吵煩了,還是被折服了,“大小姐”總算達到了目的,就在他摸到平板的一瞬間,他立刻破涕爲笑,興高采烈地玩起了遊戲。

唉!我家的“大小姐“,你勝利了!我不知道上學後的你能不能像姐姐這樣控制住自己,也不知道將來的你能不能懂得遊戲誤事、誤人生的道理。我家的“大小姐”,姐姐真爲你捏把汗呢!

點評:本文題目新穎,開頭以三個尖銳的音開頭,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引人入勝。文中圍繞 “三大招術”的描寫入木三分,形象生動。“倚小賣小”、“敗北“、”戲精“等詞語增強了語言的趣味性。本文揭示的少年兒童沉溺電子遊戲問題引人深思。

來源:蜀韻·映山紅

審覈:馬傑丨責編:梅竹丨編輯:沈剛、王豔

他們還關注這些:

1.合肥的發源地竟是……五位專家帶你一起探祕“合肥之源”

2.強勢登陸!蜀山製造陸營房車全球驚豔發佈亮瞎眼!

3.“愛心冰櫃”亮相史河路街頭,喝的是冷飲暖的是人心!

4.好消息!三里庵國購廣場三層完成升級改造!新國購顏值飆升!

5.這樣的“蜀山特色”好看還能帶回家,你喜歡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