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印度和肯尼亚进行的研究表明,即使是非常贫穷的借款人也会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或等待更长的时间来获得那些能够承诺对贷款人提供的数据进行保密的贷款。移动货币账户帮助实现了“普惠金融”——让数千万个拥有手机却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可以使用金融服务。

数字金融服务为全球穷人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使他们更易遭受电子欺诈,隐私权也难以得到保障。2月1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文章,对贫困人口的数字金融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原文 :《关注贫困人口的金融数据安全》

编译 |熊长论

图片 |网络

对于那些想要帮助贫穷国家中最贫困者的人来说,手机就像一根魔杖。移动货币账户帮助实现了“普惠金融”——让数千万个拥有手机却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可以使用金融服务。但它们也有缺点。

外刊 | 隐私不是富人的专利,贫困人口的数字安全谁来保障?

数字金融服务伤害穷人最明显的方式就是让他们更容易遭受欺诈。世界银行下属的“扶贫咨询组织”(CGAP)在一份新报告中引用了2016年的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菲律宾83%的受访者曾是手机诈骗的目标,17%的人遭受了损失。在坦桑尼亚27%的受访者曾是手机诈骗的目标,17%的人遭受了损失。在加纳,这一数字分别是56%和12%。

诈骗犯只需一个电话号码就能进行最基本的诈骗。他可能发来一条短信,对你获得某项大奖表示祝贺,但需要事先支付一些费用。你的身份可能会被盗,导致你不得不偿还支付给他人的贷款。冒名顶替者在注册新的sim卡时可能会盗取你的移动货币账户。穷人可能特别容易受到这种骗局的影响。他们不太可能拥有装有复杂安全软件的智能手机。

外刊 | 隐私不是富人的专利,贫困人口的数字安全谁来保障?

不仅仅是钱会被偷。手机上存储的所有其他数据也是如此。然而,通常情况下,很多数据已经被它的主人免费赠送出去了。许多“免费”应用程序实际上是以客户数据为代价的。在每个国家,人们在没有理解甚至没有阅读他们所同意的内容的情况下,通过点击“同意”按钮愉快地出售了自己的隐私权。

对此,“扶贫咨询组织”(CGAP)提出了三项政策建议:

首先,要接受“消费者同意”模式已经不可挽回地破产的事实,并将管理数据的责任交给服务提供商。第二,赋予消费者对其数据的完全合法权利,允许他们免费查看、更正和移动数据。第三是任命“隐私代表”,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检查各种算法本身是否存在偏见。

外刊 | 隐私不是富人的专利,贫困人口的数字安全谁来保障?

人们通常认为,穷人不介意为了获得贷款和其他服务而放弃一些隐私。事实上,关心隐私并不是富人的专利。在印度和肯尼亚进行的研究表明,即使是非常贫穷的借款人也会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或等待更长的时间来获得那些能够承诺对贷款人提供的数据进行保密的贷款。让科技巨头相信改善穷人的数据安全符合他们的商业利益或许是最好的,但这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95期第7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外刊 | 法国大罢工:养老金改革折射社会分化

外刊 | 促进循环经济,别让塑料垃圾窒息了大海

外刊 | 隐私不是富人的专利,贫困人口的数字安全谁来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