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榷 | 老子真的说过“无”吗?

在《老子》研究中,有观点认为, “无”(本文均指繁体字“無”)和 “有”是中国哲学本体论或宇宙论中一对重要的范畴,创始于老子,这个“无”就是不见其形的道,或者是道的特性。 这种观点虽然被研究《老子》的学者普遍接受,但是可用来证实的材料并不多,属于一种推论。随着出土资料的增加和各种研究的深入,对这种观点的反证材料却越来越多, 因此,老子始创了哲学本体论或宇宙论中的“无”“有”的这种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原文 :《老子说过“无”吗》

作者 |东京大学博士、旅日专家 黄亚南

老子用的“亡”字是“没有”的意思

“无”字在现存最早的郭店简《老子》里基本上都作“亡”字,而帛书和世传本《老子》里的“无”字应该都是郭店简《老子》里“亡”字的转写。“亡”的字义比较单纯,主要是“没有”的意思,郭店简《老子》有27个“亡”字,都是“没有”的意思,这也已经被相关学者所确认。

不过,其中第40章的“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亡”的“亡”字后面没有名词和动词,会不会有其他含义呢?甲骨文权威徐中舒认为,甲骨文里的“亡”字读如有无之无。不过,在金文和竹简文里,“亡”字的含义有所增加,但基本上是动词“没有”、副词“不”等的含义,而且字形也已经发生变化以对应不同的含义。这在郭店简《老子》中也能看到。第44章有“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这里的“亡”字是得失的“失”的意思,而郭店简在这里用的是“亡”字下面加个“贝”字的“亡”字。可以说,郭店简《老子》对“亡”字增加的字义已经用不同的字形来分别对待了,而“亡”字只有“没有”的意思。

郭店简《老子》里也有“无”字。比如在第57章里,先写作“亡事”,后又写作“无事”。还有,第64章的郭店简甲有6个“亡”字,但相同的文字在郭店简丙里都写作“无”。 为什么郭店简里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据古汉语专家的研究,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无”字取代“亡”字的社会现象,而“无”字继承了“亡”字的“没有”字义,“亡”字则失去了“没有”的字义,专指死亡、灭亡、逃亡、丧失的意思。实际上,帛书《老子》也透露了这种替代的信息。第69章“无敌近亡吾宝”,这句话郭店简没有而帛书有,但这里的“亡”字是丧失的意思,而没有的意思被“无”字所取代了。

假定老子已经有了哲学本体论或宇宙论中的“无”的概念,为什么不直接使用这个“无”字呢?“无”字从甲骨文时期就和“亡”字并存,在完全有可能而且不容易出现误解的情况下,老子偏偏没有使用“无”字而使用了“亡”字。如果真正要强调哲学里“无”的概念,是不是用“无”字更合适呢?有关学者已经证明了郭店简《老子》里的“亡”字都是“没有”的意思, 要把“亡”字赋予本体论或宇宙论中“无”的含义,是不是还需要更加可信的材料呢?

简体“无”字没有神秘的含义

帛书和世传本《老子》用“无”字代替“亡”字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普遍趋势,并都继承了“亡”字“没有”的意思,但是也出现了帛书《老子》用简体“无”字代替“亡”字的现象。 这个简体的“无”字到底有没有神秘的含义呢?

简体“无”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还没有定论,但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之前就已经有这个字了。在出土的秦代竹简上就可以看到简体的“无”字和繁体的“无”字并用的现象。《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中有简体“无”字:“能审行此,无官不治,无志不彻。”这里的简体“无”字的意思不难解释。而在同一篇中有“君子不病,以其病病”,与《老子》第71章的文字类似,可见,这里也有《老子》的影响,但这里的简体“无”字也只有“没有”的意思。

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也大量地使用了简体的“无”字,可辨认的有32个,同时也有8个繁体“无”字。 就简体“无”字和繁体“无”字在本篇各章的使用来看,二者绝没有混用现象,这说明当时有些人习惯用简体“无”字,而有些人习惯用繁体“无”字,他们都是用“无”字代替了“亡”字,表示“没有”的意思,而没有其他特殊的含义。六经中唯有《周易》用简体“无”字的情况也不能说明这个简体“无”字有神秘的含义,因为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里用的就是“亡”字,作“亡咎”,后来都转写为“无咎”。

那么,一直保留了简体“无”字的《庄子》有没有赋予简体“无”字特殊的含义呢?经常被引用的是《齐物论》里的“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这里不仅看不到“无”字的特殊含义,而且它也只能是“没有”的含义,因为庄子在这里辩证的是到底什么是“有”和“无”,“无”必须是“有”的反义词。而对于“无”,《天地》篇说得更清楚:泰初有“无”,而这个“无”是“无有无名”的,什么都没有,连名称也没有。宇宙的起源要从“一”开始谈。可见,庄子这里的“无”字也是“没有”的意思。

再看帛书《老子》,帛书甲本全用简体“无”字取代了“亡”字,而帛书乙本除了三个地方用繁体“无”字,其他也都用了简体“无”字。 可见,这种取代是全面性的,是顺应社会变化的一个反应,而不是针对个别地方赋予了其特殊含义。这里的简体“无”字都继承了“亡”字“没有”的意思。

《老子》中“无”字有本体论的含义吗

郭店简《老子》中的“亡”字只有“没有”的意思,而帛书《老子》中的简体“无”字也只有“没有”的字义,从用字习惯和字义来看,无法断言老子说过这个“无”是不见其形的道,即本体论或者宇宙论的“无”。 当然,这并不排除老子可能赋予“亡(无)”字新的含义,但这还需要拿出可信的证据。

《老子》中大多数“无”字都是否定副词,如无为、无名、无欲等。作为名词的有三处,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有无相生”(第2章)和“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第11章)。这些大概是老子创始哲学本体论或宇宙论中的“无”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但是,第40章和第2章的“无”字在郭店简里都作“亡”字,是“没有”的意思,而老子也没有进一步说明。 要说这个“没有”就是不见其形的道,需要有可信的材料来证实。

第11章的3个“无”字好像是非常有力的证明材料,但其实并不然。这里3个“无”字的含义并不尽相同。后面两个“无”字都被解释为空间,没有这个空间,器和室都不能用。但是第一个“无”字却不能这样解释,因为车轮没有这样的空间也是可以用的,这种车轮在古代被称为辁,在最近考古发现的西汉海昏侯墓里也能看到,在老子所处时代应该也能看到。有空间的车轮和没有空间的车轮(辁)都能载物,那么这里“无”字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在这3个“无”字的解释还没有全部弄清楚的时候,拿来作本体论或宇宙论中的“无”这种推论的论据似乎也不太合适。

也有学者引用第1章“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两句来作旁证。但实际上这两句历来都被读成“无名”“有名”,这里的“无”字是“没有”的意思。不过,宋代王安石等人改成“无”“有”为逗,提出了新的读法,从而可以给“无”字增加新的含义。但是,为了要增加这里“无”字的含义而坚持王安石等人的新读法,似乎也很难判断其是非。根据新读法,读成“无,名万物之始”,把这句话代入“天下万物生于无”,就成了“天下万物生于万物之始”,等于说了一句废话。显然,这样的新读法是非常勉强的,要拿来作老子自己赋予“亡(无)”字新的含义的依据也是不恰当的。

没有人会否定“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的哲理性,老子也完全可以从“亡(无)”字的“没有”字义里引申出新的哲理。 但要推说老子说过哲学本体论或宇宙论中的“无”,即不见其形的道,是不是还需要拿出可信的证明材料才行?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07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