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包拯,我想就不必多說了,作爲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鐵面無私”,“斷案如神”,“不畏權貴”,等等。民間更是將包拯奉爲神明一般崇拜!雖然影視劇有些地方難免誇大,但是包拯當時能夠以府尹身份執掌“京城”開封,而且使得開封城行法有度、令行禁止、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謂是功不可沒。但是小編今天要說的卻不是包拯,也不是將包拯撫養成人的嫂嫂,而是更應該值得大家稱頌的一個人,他就是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趙禎。

說起宋仁宗,大家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但是說起當時他的名臣:包拯、范仲淹、歐陽修、以及晚期時的蘇軾等人,相信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爲我們上學時沒少背誦他們的作品。那麼宋仁宗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值得我們稱頌呢?

1、善於納諫

這裏僅說兩例:有一次諫臣包拯屢屢犯顏直諫,甚至唾沫都飛濺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未予以怪罪(試問哪個皇帝能做到如此)。都說宰相肚裏能撐船,我想趙禎卻是真正的做到了一個皇帝少有的肚量。都說守業比創業難,而趙禎卻被歷史學家稱爲“守成賢主”,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後世對他的評價有多高。

一天趙禎懷裏揣着一份諫官要求裁減宮中宮女和侍從的奏摺回宮,梳頭之時,梳頭太監跟趙禎說:大臣家裏尚有衆多歌女舞姬,皇帝如真要採納諫言就從我開始吧。仗着跟隨皇上多年,梳頭太監自以爲是以爲皇帝就不會納諫了,結果仁宗立刻下旨將30名太監削減出宮,而梳頭太監正是第一人。後來皇后問及此事,趙禎說:“他勸朕拒絕諫官的忠言,朕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2、勤儉律己

趙禎雖然對人仁慈寬厚,但是對自己卻是要求非常嚴格。有一次趙禎出去散步,期間不時回頭,衆人都不知到底怎麼回事。等到趙禎回宮後急忙跟妃嬪要水喝,妃嬪很納悶:“陛下爲什麼散步時不讓侍從伺候飲水”?趙禎說:“朕不時回頭,發現當時並未帶飲水器具,如果我要飲水,肯定又會有人因此而受罰,所以只好回來再飲了”

還有一次趙禎處理政務到深夜,突覺肚中飢餓,很想喫一碗羊肉熱湯,但最終還是忍着飢餓沒有說出。次日皇后知道了此事,便勸道:“陛下一國之君,日夜操勞更須保重身體,想喫什麼吩咐便是,怎可虧損身體”。趙禎說:朕的一時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朕昨夜如果喫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隻,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不堪計算,爲朕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不忍,因此朕寧願忍一時之餓。”

3、廣施仁政

趙禎在位期間知百姓不易,僕人之難,所以無論是宮中,朝廷,還是山野之間都有仁政惠及。在宮中有一次喫飯,趙禎突覺牙齒陣痛,喫到了一粒沙子,他趕緊吐出,還對侍從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喫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對待僕人的過失,趙禎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與難受,而是僕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可見他的仁慈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朝中科舉之時,蘇轍試卷中寫道“聽說宮中歌女有一千多人,皇帝終日飲酒作樂,不關心百姓疾苦,不與朝中衆臣商量治國之策,安邦之計。。”大臣看後認爲是無中生有,誹謗君主,要治以重罪。趙禎卻說:“朕設科舉,就是歡迎敢言之人,又何罪之有,相反還應特賜功名”。

對待民間百姓,趙禎崇尚仁德,凡所涉案件,皆應從輕發落,給以改過自新的機會。就連“扇動謀反”,也會區別對待,是否真要造反還是發牢騷而已。此處不再舉例。

4、身後留名

以上簡述三個方面說明宋仁宗值得稱頌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方面,此處不再一一贅述,不過我們從宋仁宗死後的事情也能窺見一斑。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4月30日),趙禎於汴梁皇宮駕崩,葬於永昭陵,享年五十四歲。據《宋史》記載,趙禎駕崩的消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消息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裏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喫一驚,衝上來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趙禎在位四十二年,爲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史》贊曰:‘爲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史家將其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爲“仁宗盛治”。乾隆帝曾說,有三個帝王,爲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封建時代帝王死後能夠讓百姓自發祭奠,能夠讓外患世代膜拜的小編所知恐怕只有宋仁宗一人了。

摘自微信公衆號:奇異世界(qiyishijie007)

三片梧桐葉 救下兩條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