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美食文化流传数千年,全国各地都有独特风味的美食,除了食材的不同,烹饪方式也多种多样,此外还有烹饪的佐料。其中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烹饪佐料有西北地区的孜然、四川一带的辣椒、广东常用的蚝油等等。像味精、食盐、酱油、食醋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调料,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手法叫做“勾芡”,就是将淀粉放入凉开水中搅匀,在菜快熟的时候,倒入些许到锅中,淀粉在高温下糊化,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吸收水分和异味,还能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损失。

如今人们用作勾芡的材料都是淀粉,其实最早勾芡用的是“芡”的种仁粉末。芡别称假莲藕、鸡头莲、刺莲藕、湖南根、鬼莲等,是一种睡莲科大型水生植物,产于东南亚,在我国南北各省的湖泊、池塘、沼泽中均有野生,在江浙一带有人工栽培。其中根据产地,还有南芡、北芡的区分,南芡产于太湖一带,也叫做苏芡;北芡产于洪泽湖一带。南、北芡的特点也有不同,南芡的品质更好,但是适应性不及北芡。

芡结出的果实,名为芡实(有些地方也将果实的种仁称作芡实),又叫鸡头、鸡头果等。果实中的种仁含有淀粉,是最初勾芡使用的“芡”。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了芡实种仁的更多价值,整粒的价格一斤涨到了30块钱(价格有整粒、两瓣、四瓣、碎米之分,整理最贵)。而使用其他植物制作的淀粉,如马铃薯淀粉、藕粉、玉米淀粉、绿豆淀粉等,在烹饪中的效果没有太大差异,而且价格相对便宜。所以便被这些更便宜的淀粉所替代。

为什么芡实的种仁价格会贵那么多呢?其实它不仅只含有淀粉,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营养价值很高,而且具有药用价值,药材名为“芡实”,具有益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用芡实煮粥、与肉类煲汤等做法,美味可口,常被人作为秋季滋补的佳品。这些食用方法被发现之后,直让人感叹用错了芡实几十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