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在哈囉出行品牌升級的時候,正逢滴滴出行的順風車業務下架之時,這也讓哈囉迎來了翻盤對手的契機。此前,嘀嗒出行表示公司已經開始實現了盈利,而嘀嗒出行的重點同樣是順風車業務,未來兩家平臺也將迎來順風車領域的一場大戰。

在今年,哈囉出行已經在全國300多個城市上線。哈囉出行也從一開始ofo的對手,逐漸成爲了網約車巨頭們的一大勁敵。但在這之前,哈囉單車卻也經歷過了共享單車的寒冬,甚至一度接近難以生存的局面。如今,哈囉單車搖身一變爲哈囉順風車,哈囉也在今年成功造血自救。

2018年,可謂是共享單車行業的寒冬,無數品牌都在走向滅亡。最終,ofo財產凍結用戶都在等着公司退押金,而摩拜則在併入美團後更名。哈囉並沒有走上對手們的不歸路,而是選擇了另闢蹊徑,但這也是因爲哈囉的背後還有強大的阿里做後盾。其實一開始,哈囉就把共享單車定位爲底層流量業務,但是他們如今卻把底層流量業務嫁接到了更爲普遍的網約車服務,正是這一招讓哈囉化險爲夷。

爲了區別於競爭對手,哈囉入局網約車後主打順風車市場,這也是因爲順風車市場是一個"薄利多銷"的情況。通過平臺收取司機少量的信息費,讓司乘雙方都"有利可圖":乘客獲得較低的乘車價格,司機則是在賺取路費的途中相當於又填平了油費的坑。而且在哈囉出行品牌升級的時候,正逢滴滴出行的順風車業務下架之時,這也讓哈囉迎來了翻盤對手的契機。

滴滴的順風車下線,也讓順風車市場被重新釋放。哈囉出行在上線後,增強了用戶體驗性。無論是一鍵報警、緊急聯繫人,還是到後期的IM即時通訊功能推出,都增強了用戶體驗的基本出發點。而且哈囉還打出了一手好牌,在過年期間提出了"共享春運"的概念,提供了3000萬打車補貼幫助異鄉人回家過年。正是通過這樣又一個契機,哈囉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在哈囉順風車轉型初期,平臺方面在司乘用戶層面反應也很積極,對於LBS定位、路線導航、訂單分發方面都進行了優化和完善。在有着用戶基礎的前提下,哈囉出行成功完成了轉型。在不久之前,哈囉拿出5億元成立"順風綠色出行基金",讓更多的車主可以到平臺上分享空座降低用車成本。

目前,哈囉也紮根順風車市場,並也將是平臺主打的業務。之所以目前哈囉不放棄在順風車的爭奪,同樣也來自於乘客的訴求。有網友曾經在微博上留言:"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順風車還是很方便的。而且順風車40元,打車150元,我選擇順風車。"顯然,在價格上的優勢會讓順風車業務長期擁有穩定的市場流量。此前,嘀嗒出行表示公司已經開始實現了盈利,而嘀嗒出行的重點同樣是順風車業務,未來兩家平臺也將迎來順風車領域的一場大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