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呂后的第二個選擇就是漢惠帝劉盈的兒子。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這時候的漢初功臣集團,以陳平等人爲首的人已經站在了呂后一邊。

呂雉,中國封建王朝有記錄的第一位皇后,不到二十歲時嫁給四十多歲的劉邦。原本呂雉算是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可劉邦生性“好酒及色”。在經歷過無數磨難後,戚夫人成爲了劉邦最寵愛的妃子。

從此之後,呂雉心性大變,開始了追逐權力的生涯。劉邦在世時,呂后誅殺彭越、韓信等功臣,極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威望。

呂后稱制

劉邦去世後,漢惠帝劉盈即位,呂雉成爲了皇太后。劉盈生性仁弱,呂雉的權力也不斷地提高。她爲了報復戚夫人,殺了趙王劉如意,將戚夫人做成人了人彘,使其殘暴之名,千古流傳。

或許是受到了驚嚇,又或許是漢惠帝對母親的殘忍極其害怕,漢惠帝在位七年後,年僅二十三歲的他就早早地離開了人世。

按照慣例,皇帝去世,應該選擇皇帝的兒子作爲繼承人。可是,漢惠帝並無嫡子,這就成爲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此時的呂后有兩個選擇,第一是選擇劉邦的其他兒子作爲皇位繼承人。當時劉邦的兒子死了三個,分別是庶長子劉肥,漢惠帝劉盈以及被呂后害死的趙王劉如意,就還剩下五個兒子。而這五個兒子不可能成爲呂后選擇的目標,因爲一旦這些人即位,就會意味着呂后的地位將大打折扣,這是她不願看到的。因此呂后只能選擇第二條路。

呂后的第二個選擇就是漢惠帝劉盈的兒子。劉盈的皇后是張嫣,張嫣是魯元公主的女兒,也就是劉盈的親侄女,呂后的親外孫女。劉盈與魯元公主年紀相仿,張嫣應該年齡很小,因此漢惠帝並無嫡子。漢惠帝雖無嫡子,卻與宮女生了幾個兒子。因此,呂后就將其中一個兒子認張嫣爲母,殺了其生母,對外謊稱是劉盈與張嫣的兒子。這個人就是前少帝劉恭。

從此以後,呂后就全面掌握了漢王朝的核心權力,小皇帝也只是一個傀儡。後來,劉恭稍微長大一些,知道呂后殺了他的母親,怨恨母親被殺,說長大後一定要爲生母報仇,結果被呂后囚禁,最後被殺。

劉恭死後,呂后立漢惠帝的另一個兒子劉弘爲帝,是爲後少帝,繼續臨朝稱制。

那麼,呂后爲什麼能直接掌握朝綱呢?第一個原因,呂后的權力慾望非常強

呂后作爲一個女人,一個皇后,能夠直接掌握朝綱,接見大臣,處理朝廷事務,只是中國古代皇權史上是第一次。

權力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東西,特別是最高統治權,它不僅能夠滿足人的物質需求,也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呂后深深地懂得權力的好處,因此,不顧一切的想要抓住權力。

從呂后開始掌權那一刻開始,她就已經不會或者說不敢再把權力交出去了。就拿呂后將戚夫人做成人彘爲例,連他的親兒子漢惠帝都看不過去,更何況天下人?只不過她現在掌握着權力,所以沒人敢說什麼。可一旦這個權力失去,她將會面臨什麼?所以她不敢。

歷史上幾百位皇帝,幾乎沒有人願意提前將權力交出去,就是因爲權力的誘惑實在太大了,接受不了失去權力後的落差。

第二個原因,呂后極有政治才能

這個原因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析過,比如呂后在太子之爭,面對戚夫人以及誅殺韓信、彭越中都顯示了她極強的政治才能。

所以,當劉邦要廢除劉盈的時候,羣臣一片反對之聲,而呂后稱制後,羣臣鮮有提反對意見的極強的政治才能是呂后能夠稱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三個原因,呂后的政治資源

漢初宮廷主要有三方面的勢力。第一是劉氏皇族,第二是外戚勢力,第三是漢初功臣集團。

先說說劉氏皇族。劉氏皇族主要是以劉邦剩下的五個兒子爲首。這五個人雖然不是呂后所生,但是當他們見到呂后時,還得稱上一聲嫡母。這樣一來,呂后與這五個人就有了母子和君臣關係。

雖然呂后在立劉恭,劉弘時,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但總的來說,她畢竟沒有將劉氏皇族趕下皇位,還在這些劉氏皇族能夠接受的底線之上。

再說說外戚勢力。呂后是皇后,這裏的外戚勢力也就指的是呂氏一族。這些人能夠上位,全憑呂后的地位,因此外戚勢力肯定是與呂后站在捅一戰線的。

最後,也是最爲重要的是漢初功臣集團。

呂后一開始對這些功臣非常不感冒,也最不放心,因此她殺了韓信、彭越。因此她最初對功臣集團是能殺一個殺一個,能多殺一個就多殺一個,能早殺一個就早殺一個。

在劉邦死後,呂后連續四天祕不發喪,她與寵臣審食其商量,要將那些手握軍權的人全部殺掉。

這時候審食其一個朋友叫酈商得知這個消息後,馬上讓審食其告訴呂后,這個事情千萬做不得。這時周勃、樊噲,陳平、灌嬰這些人都還在帶着大軍在外,一旦動手,恐怕天下又會大亂。呂后這才向天下宣佈,劉邦駕崩了。

可以說,一開始呂后與功臣集團的關係非常緊張,後來才做了一些調整。她將功臣集團分成了兩派,一派是掌握軍權的大將,一派是文臣。

呂后對這些將領非常忌憚,而對文臣如蕭何,張良,陳平等這些人還是非常信任的。

那麼呂后稱制後,沒有人反對她嗎?

其實是有的。這個人就是右丞相王陵。

漢惠帝死後,呂后一心想要立呂氏族人爲王,遭到了王陵的強烈反對,並且搬出了漢高祖劉邦曾經立下的白馬之盟,即“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呂后當然非常不高興,於是就問陳平和周勃,他們說,“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欲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於是呂后大喜。

王陵後來質問陳平,陳平就說,“於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後,君亦不如臣。”王陵無言以對。

也正是因爲這件事,後人認爲陳平是明哲保身,謀身而不謀社稷。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這時候的漢初功臣集團,以陳平等人爲首的人已經站在了呂后一邊。而呂后雖然稱制,卻並沒有廢除劉氏皇族,其他人即便持反對意見,也再難以與呂后相抗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