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青岛讲课,因为天气的原因,飞机晚点,晚了五个小时。一开始说有可能取消航班,我就特别担心,因为今天下午有书院到场的讲座。还好这航班半夜起飞了。

这次在青岛讲的主题还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一般讲这个主题都是先给大家提供一个完整的PPT,然后我根据一天或半天课程的时间来选择其中的一些讲一讲,并不是每一张都会讲到。在课程结尾的时候,课件上面有一句老子的话,没有展开,六个字:少则得,多则惑

其实,这六个字背后包含着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叫做减法学习。这种方式在当今时代更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我们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源,各种各样的书籍,各种各样的App,铺天盖地地对我们进行信息轰炸。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守减法学习的模式,才能够获得成长和进步。

具体来说,“少则得,多则惑”,这六个字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挖井原则。读书学习就好比挖井,你能挖200米,你挖200口井,一口井1米,这样就一滴水都得不到。相反,你能挖200米,你只挖两口井,一口井100米,不光自己喝,还能帮助别人,跟别人分享。

所以读书也是这样,在精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要读太多的书,不要分散火力,要集中在一两本上进行突破。一般来说,我们建议大家,在进行一个领域学习的时候,就找那么一两本代表性读物,把它读精、读透,融会贯通。以上是挖井原则。

“少则得,多则惑”,这六个字还可以解释成另一个有趣的原则,叫走路原则。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如说你参加研究生考试要准备一本高等数学的辅导资料,不管是清华的,北大的,复旦的,同济的,还是北邮的,只要有这么一本参考资料,你认真投入努力学了,基本都可以过关。这个叫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问题来了,如果你每一条路都走,你永远到不了罗马,可能你就是一个养路工。

比如说参加研究生考试,你把这几个学校辅导资料都买齐了,每天看看这本、对比那本,找找差异,看看文字设计、内容题型,最后辅导资料的异同你算是掌握了,可是考试就没有过关。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在准备辅导材料的时候,准备考试的教材的时候,不要准备太多本,一定要锁定核心。

每一个领域当中都有不同的流派,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代表性的主张,代表性的著作。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贪大求全。比如说我们学佛,天台、净土,华严、法相、禅宗、密宗、律宗,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根本经典。在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你每一个经典都读,每一个流派都钻,最后可能就是眼花缭乱,一事无成。

其实每一条船都可以渡我们到幸福的彼岸。你要是上了一条船,勇往直前,那就实现了目标。但是如果你每条船都上,折腾半天,最后可能就是一个修船的。这个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少则得,多则惑”,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上船原则。

通过挖井原则、走路原则和上船原则,这三个生动的比喻,大家就已经理解了。学习进步的过程要有所取舍,要锁定目标、做减法,减下来就有效率,减下来就成绩,减下来就有境界。战略的最高原则就是首先决定不做什么,其次再决定做什么。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本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为原创,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媒体及公众号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得“转载需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