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疾行者”換擋 華夏人壽停薪留職新政背後)

“疾行者”換擋 華夏人壽停薪留職新政背後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華夏保險重疾險常青樹特惠版上市,減免兩年保費,增加住院營養補貼每日500元,最高可賠7.9倍,今日首銷,預購從速。” 像往常一樣,王明(化名)發了4月23日的第二個朋友圈,而第一個是同樣的內容。作爲華夏人壽內蒙分公司的一名代理人,王明似乎沒有太在意目前媒體輿論對於公司的關注。 時隔一年之後,華夏人壽再度因爲員工政策再次引起關注。4月20日,華夏人壽一則《關於鼓勵管理幹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的通知》不脛而走,隨之而來的是“變相裁員”還是“有溫度舉措”的爭議。在2019年初,華夏人壽引燃市場的,是一則減編減員控制薪酬的通知。 悄然間,壽險江湖的座次已然被重寫。“老七家”雖然在前進,但部分公司已經被超越。成立於2006年,尚不足15歲的華夏人壽規模保費已躋身壽險行業前三,就在2019年,華夏人壽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位列第442位。 有人說2019年是不能再難之年,2020年則可以稱之爲魔幻。危機面前,緣何發聲的總是華夏人壽?這是公司個例還是行業共性? 4月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談及了行業面臨的現狀: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內復工復產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保險業發展也不例外,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加,業務發展承受巨大的壓力。 當所有人都在逆風前行,狂奔者亦面臨着更大的阻力。有同行感慨,華夏就像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必須保持超高速的增長才能維持穩定。或者說,規模轉型發展不易。 人才機制引關注 根據公司下發的通知,受疫情影響,2020年公司經營利潤壓力增加,成本管控難度加大,爲優化幹部隊伍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公司鼓勵B類及以上幹部(尤其是年滿45週歲以上的),經批准可選擇停薪留職自行創業,期限不超過三年。在這期間,公司代繳社保,並根據職務年限,支持三到六個月標準工資。 據瞭解,一般來說,B類幹部主要是處室負責人,A類幹部主要是部門負責人。相對而言,華夏保險45週歲以上的更多是A類。 有接近華夏保險的人士說,停薪留職以分公司職員爲多,但也有人士表示,涉及人員主要是總公司。上述人士還稱,該政策是基於尊重部分幹部自主創業的需求,促進市場化人才機制出臺的,公司不會主動裁減員工。同時,爲推動公司創新發展和履行穩就業的社會責任,我們將全面啓動二季度人才招聘工作。 在上述通知在市場中發酵後,華夏人壽快速做出回應。對於上述舉動,公司稱鼓勵幹部停薪留職創業,主要出於三點考慮:一是尊重部分同仁自主創業的決定;二是直面市場競爭和人才挖角,三是支持各單位自主經營、化解壓力、提升效率。 2019年華夏人壽引燃市場的,是一則減編減員控制薪酬的通知,當年1月下旬,華夏人壽曾下發《關於減編減員控制薪酬的通知》,總公司編制覈減21個:覈減後,以部門爲單位,在2月底之前減員5%……總公司上半年內,將撤銷部分工作寬度和深度不足的職能部門和功能處,下半年將擇機另行減員5%;分公司2019年度後勤人力成本總量在下達標準內核減5%……” 彼時,對於上述舉措,同業亦保持了高度關注,華夏人壽“掌舵者”趙子良對此的思考是:(華爲創始人)任正非表示要“放棄平庸員工”。華夏人壽實行末位淘汰、減員增效已有多年,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踐行“客戶利益至上”的核心價值觀,才能不斷改變、揚棄向前! 此時,有離開華夏人壽的員工告訴記者,近年來,華夏一直在堅持5%的末尾淘汰機制,只不過是每年一次,而2019年的裁員增效計劃似乎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競爭已經上演。以去年政策爲例,重點是減員不減薪,不減員的部門會減少部門5%的薪資成本,也就是說不裁員就會被集體降薪,而如果減員了,則意味着剩下的員工被加薪了。 “在華夏加班是常態,大家都很忙,不然每年高速增長的‘華夏速度’是怎麼來的”,一位曾經在華夏工作的從業人員表示,儘管每年華夏有着競爭激烈的獎罰機制,但與保費規模相近的同行業公司相比,華夏內勤的人數並不算多。 2016年至2018年,華夏人壽內含價值從326億元上升至552億元。2018年人均產能從2016年的147.6萬元,增長至256.1萬元。而自2017年起,行業開始走向迴歸保障的轉型之路。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位列前茅的保險公司不同,華夏保險的銷售網絡尚未覆蓋全國,目前設有24家直屬分公司。 追因華夏速度 就在4月以前,王明的朋友圈主推的產品並不是華夏人壽的明星產品常青樹,他推廣更多的是兩款年金險產品福臨門盛世加強版以及金管家年金險(萬能型),其中現行收益高達6%是福臨門年金險的主要宣傳點。 一份同業交流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華夏保險萬能險的新增收入約爲190.91億元,佔同期總保費收入461.02億元的41.41%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鼓勵停薪留職創業通知引起市場關注的同時,一個趙子良簽名的嘉獎令也出現在同業的交流羣中。嘉獎令內容顯示,2019年華夏久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主動管理資產綜合收益率達到10.2%,領先主流保險機構。資產配置上,不斷增配股票資產,調倉執行堅決,1月加倉,4月減倉,8月加倉,11月加倉,收穫全年波段,年度股票收益133億,綜合收益率25.9%。 在中誠信國際關於華夏人壽2015年第一期資本補充債券跟蹤評級信息公告(以下簡稱:評級報告)中,披露了華夏人壽2019年未經審計的經營情況(注:華夏人壽尚未正式披露2019年度報告)。評級報告顯示,公司2019年實現投資收益249.20億元,同比下降11.57%。考慮到投資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2019年公司綜合收益總額爲53.46億元,較2018年的-52.33億元大幅增長。 2019年,華夏人壽實現規模保費收入2678.84億元,同比增長16.21%;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827.95億元,同比增長15.5%,僅次於國壽股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排在行業第四位,市場份額6.17%。同樣在2019年,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爲12.17%。 作爲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的踐行者兼受益者,華夏人壽曾經依靠高現金價值的萬能險等產品成爲行業黑馬,並打破行業既有競爭格局。但在行業轉型大背景下,近幾年來華夏人壽的業務結構不斷調整,以萬能險保費收入爲例,華夏人壽萬能險佔比從最高年份的97%降至2019年底的31%,而在2020年開門紅期間,比例有所提升,但不難看出,開門紅結束後,華夏主推產品策略已經進行調整。“這種商業模式是不錯的嘗試,但需要循環注資,同時投資端需要匹配高收益來消化負債端的高成本,很明顯達到這些要求挑戰不小,”一位保險資深人士表示,近年來華夏人壽的投資收益都是十分理想的,但近兩年監管環境及權益市場的變化,投資端收益迎來挑戰,而目前股東受限難以增資,股權轉讓又撲朔迷離,加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投資難度會加大。在公司既定的低價格產品形式下,只能節約成本降低費用。 償付能力壓力較大 2019年,受益於資本市場和稅收優惠政策,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是利潤收穫之年,以幾家上市險企爲例,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單。 華夏保險的淨利潤卻因爲同比8成的降幅曾引發關注。中誠信國際評級報告顯示,在收支兩方面作用下,2019年公司實現利潤總額-0.49億元,考慮保險行業所得稅新政實施以及2018年所得稅在2019年彙算清繳的有利影響後,2019年公司實現淨利潤3.60億元,同比大幅下降86.34%。 投資綜合收益額大幅增長,保費增速規模領先,是什麼拖累了華夏人壽的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中誠信國際的評級報告披露了支出方面的數據:受以前年度銷售的中短存續期產品退保影響,公司退保金大幅增加,加之賠付支出、保單紅利支出、手續費及佣金等費用以及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的增長,2019年公司發生營業支出1996.99億元,同比增長9.02%。而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公司2019年實現的保費收入。 翻閱華夏人壽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成本總額1831.83億元,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支出211.58億元,業務及管理費83.86億元,退保金支出73.07億元,賠付支出79.68億元。 “一方面是此前短期產品給付支出,另一方面是附加費用的消耗,公司要保持高速增長才能維持業務的穩定性。”也有資深從業人士分析認爲,“規模轉型可能需要幾年,逐漸收縮解決,貴在堅持,不能股市好了,又去‘吸’短期保費”。 而利潤之外,華夏人壽一直偏低的償付能力也令公司承壓。截至2019年末,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116.76%和133.37%,中誠信國際表示,考慮公司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張、資本市場和盈利水平的不確定性,公司償付能力面臨較大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華夏人壽的快速增長未獲資本支持,華夏人壽自2015年後並未進行過增資,這也給償付能力帶來較大壓力。 與此同時,華夏人壽的分保額度也在增加,2019年公司分出保費爲135.32億元,較2018年的21.77億元大幅增長,而這也意味着利潤的外流。 疫情之下 行業整體承壓 在華夏人壽鼓勵幹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通知傳播開來後,市場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人直呼就是“變相裁員”,也有人認爲,這是疫情當前的“溫度舉措”。“停薪留職,鼓勵創業只不過是一種操作方式,疫情當前,大家都不容易,總體上都在壓縮人力資源開支”,一位保險從業人士表示,“只不過很少有公司高舉高打。” 經濟觀察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停薪留職的保險公司並非華夏人壽一家,一位工作於一家中小型壽險公司的內勤人員表示,也曾遭遇停薪留職,但目前已經辭職。 在4月22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曾提到一季度以來保險公司業務發展承受巨大壓力。首先是保險業務增長承壓,疫情導致生產生活驟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保險經營活動受到了制約,業務增長承壓。2020年一季度,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是1.67萬億,同比僅增長了2.3%,增幅同比下降了13.6個百分點。其中,財產險增幅同比下降了7.7個百分點,人身險增幅同比下降15.22個百分點。 其次,公司經營波動加大,部分企業和個人收入減少,還款能力下降,違約率增加,比如,信用保證保險賠付率一季度呈大幅上升趨勢。另外,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加劇,保險投資收益不穩定性增強。 此外,疫情期間,保險公司各項費用支出將明顯上升,成本攤銷進一步增加。一位壽險公司管理人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疫情期間,除業務收入降低,費用剛性沒有減少外,產品責任擴展、對代理人隊伍的考覈保護(沒有業績發放津貼)、快速開發一些工具的成本以及新籌機構支出增加等都會帶來經營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