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葉兒粑,是四川地區特色傳統小喫。四川地區傳統小喫,本地人來說可能談不上多喜歡。

大家好鴨,我是你們的土狗喫貨二狗。之前寫了一篇四川小喫清單,限於自己精力,不過四川小喫未寫入到清單。這次二狗就響應大家需求,修改和完善了一份更加完善的四川小喫清單。

全篇文字約7000字,包含小喫29種,圖片45張。多圖殺貓,建議大家收藏觀看。

​​麻辣兔頭

麻辣兔頭是四川成都特色名小喫之一,鮮香味美,口感極佳。製作原料主要有速凍鮮兔頭、幹辣椒、姜塊、精煉油等。

兔兔那麼可愛,加多點辣椒更加好喫。成都人喜喫兔頭,其中以雙流老媽兔頭特別出名。餐館、夜市、小攤、滷菜店都隨處可以看到這道美食,可見兔頭的巨大魅力。常見的有麻辣味和五香味兩種,不過要想感受最成都味道的兔頭還是推薦試試麻辣味吧。兔頭沒啥肉,主要也是喫個味道,但是這個過程卻十分的享受。不少店家都準備打包服務,甚至可以抽真空,外地喫貨有口福咯。另外啃兔腦殼在四川部分地區有特殊的意思,外地的小夥伴有知道的麼?

糖油果子

糖油果子舊時在成都花會上最盛,因許多人都拿着用竹籤串着的糖油果子邊喫邊走,賞花看燈,於是便形成了花會上的又一飲食景觀。糖油果子味甜皮脆,酥香內軟而不膩是其特色及風味。

街邊小檔比較容易看到糖油果子,一般也就只賣這一種產品。看糖油果子炸制過程是個不錯的享受,慢慢膨脹變色的過程,搭配熱騰騰的煙火氣,簡直過癮。

選擇哪一家購買糖油果子差別不算特別大,但是趁熱喫口感絕對一流。又甜又香又酥又脆的口感簡直讓人慾罷不能。雖說這是炸貨,但是沒有很多油炸食品的油膩感,反正我一次來上三串也不會膩。買的時候一定要買現場炸制的,冷的和熱的口感差別太大啦。

宜賓燃面

宜賓燃面,是四川省宜賓地區最具特色的傳統名小喫之一。因其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名燃面。

不想喫飯的時候喫碗燃面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是宜賓的特產,但是憑藉出衆的口味迅速火遍全川。燃面算是典型的幹拌類麪條,麻辣鮮香,入口就是對舌頭的天堂,全方位刺激你挑剔的味蕾。燃面有全素的也有帶臊子的,二狗相對來說更喜歡豬油香氣的臊子版本。燃面口味偏重,同時略油膩,喫的時候可以附帶要一碗解膩的麪湯,搭配泡菜簡直完美。喫燃面一定要拌勻,要不十分影響口感。另外推薦類似姜鴨面和辣雞面,也很不錯哦。

冰粉

冰粉是起源於四川的一道著名小喫,近年在多地流行,是著名的夏季小喫。冰涼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清涼降火。

火鍋的盛行也將這道地道的四川小喫傳到了外地,夏日消暑或者搭配火鍋都是絕配。我一河北的外地朋友,每次來成都去喫火鍋都要點三碗冰粉。冰粉做法雖然簡單,但是要做的好還是挺難的。首先就是要控制冰粉的軟硬程度,太軟不成形,太硬嚼不動。其次配料的搭配也很講究,傳統的基本只加紅糖水調味,後來有店家加入葡萄乾、花生、山楂片、芝麻等配料,現在越來越複雜,醪糟、小湯圓、桂花、西瓜等各類配料。我自己還是特別推崇這類只有紅糖作爲配料的冰粉,簡單純粹沒有其他材料。這種原始版的冰粉纔是我心中理想的味道,來上一碗冰粉整個夏天才算是完美,喫個火鍋纔算是圓滿。

狼牙土豆

狼牙土豆是四川樂山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喫,由四川小喫“天蠶土豆”改進而來,多在街頭巷尾擺攤設點,現炸現賣。部分地方也叫炸洋芋,各種口味稍有區別。

狼牙土豆絕對算是一道風靡全國的小喫產品,全國各地小喫街基本都可以看到這道街邊小喫。四川地區常見的主要有麻辣味和糖醋味兩種,風格迥異但是都是一樣的味美。相對而言更喜歡麻辣味,二狗喜歡多加孜然、小蔥和香菜,不知道你的狼牙土豆喜歡怎樣的搭配?

涼麪

涼麪又稱冷麪,也稱“過水麪”,源於唐朝 ,是指涼喫的麪條,主要食材有面條、蔬菜,配料有辣椒油、鹽、味精等,但各地的涼麪做法不同,因此做法和食材也有所不同,特別適合夏天食用。

涼麪算是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的一道小喫,當然四川也有。四川的涼麪當然是麻辣味爲主,不少店家也會添加味精、白糖進行提味,最後加入適量香蔥。涼麪本身的要求不高,重要的是能調配出味道出衆的那一勺油辣子。所有的四川涼麪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上圖這類雞絲涼麪,雞肉的加入增加了涼麪豐腴的感官體驗。

當然,也有普通的涼麪,味道也很不錯。夏天不想喫飯,來一份涼麪簡直絕配。喜歡喫酸的朋友適當加上一點保寧醋,這搭配覺得讓你舒坦。

抄手

抄手是一道類似餛飩的美食,是一道四川街頭隨處可見的小喫。以麪皮包肉餡,煮熟後加清湯、紅油和其它調料即可食用。此種小喫柔嫩鮮美,湯汁微辣濃香。

和常見的餛飩做法相似,四川把這種肉餡食物叫做抄手,常見的主要有清湯抄手(帶湯白味)、紅湯抄手(帶湯麻辣味)、紅油抄手(不帶湯麻辣味)。清湯的主要是品嚐菌湯帶出來的鮮味,但是在無辣不歡的四川,辣味的紅湯抄手和紅油抄手更受歡迎。

名氣很大的龍抄手不推薦,本地人基本不怎麼光顧。老麻抄手以及溫江的抄手整體味道不錯,當然一些街頭小店的味道也很出彩,不過這就要試一試運氣咯。

涼粉

涼粉是一種食物,主要原材料是涼粉草、大米、紅薯和豌豆,以醬油、醋、辣椒油而食,清涼爽滑,爲夏季風味食品。使用方式多樣,四川主要以涼拌爲主,夏日佐餐配酒的妙品。

四川人很鍾愛喫涼粉,特別是炎熱的夏季,佐酒配餐都是絕妙的搭配。川內涼粉品類較多,主要原料有紅薯和豌豆兩大不同類型。張老二涼粉、川北涼粉、傷心涼粉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上圖就是著名的傷心涼粉,喫了就知道爲啥叫這名字咯。

和涼麪類似,考驗一家店的涼粉好不好喫,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勺紅油。川菜的涼拌菜中,大部分的手藝都靠的是這一勺紅油。能接受麻辣口味的話,涼粉必然是你的心頭好。

川內小範圍也流行這類豌豆粉做的涼粉,成都不算常見,川東部分地區比較流行。由於採用了一種特殊的旋子進行分割,涼粉比較細長同時能更大面積的接觸紅油。這類涼粉特別入味,搭配鍋盔喫的話更是一絕。

鉢鉢雞

鉢鉢雞是一種四川傳統名小喫,屬於川菜系。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鉢盛放配以麻辣爲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鹹適中的特色。

鉢鉢雞也是一道頗有名氣的四川食物,可以作爲小喫和其他食物完美配搭,也可以作爲主食食用。常見的有麻辣味和藤椒味兩種,上圖就是麻辣味的鉢鉢雞。

一般比較常見的都是這種穿好的鉢鉢雞,自行拿取後配合蘸碟食用。也有不少鉢鉢雞店是自己選擇好後給你去掉籤子,現場給你配料。深度喫貨往往會選擇一些重口味的喫法,比如鉢鉢雞配幹辣椒蘸碟。

江油沾沾:

江油沾沾又稱串串,四川省江油市的名小喫。與樂山冷鍋串串有點相似,將衆多的熟食菜品裝盤讓食客挑選,味道有麻辣和清湯的。

川渝地區偏向火鍋類型的東西太多了,熱鍋的有火鍋、串串、冒菜、麻辣燙等,冷鍋的有冷鍋串串、鉢鉢雞、江油沾沾等。江油沾沾相較之下名氣略有不足,但是絕對是不可錯過的四川小喫。價廉物美接地氣,選擇多樣川味十足。相較於火鍋等菜品煮制時鍋底多采用麻辣,江油沾沾使用的清水加鹽烹飪,熟制後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麻辣和清湯兩種味道。蘸水的功底是檢驗江油沾沾最重要的指標,有機會去江油的話不要錯過哦(順便安利一下江油的肥腸,十分好喫)。

擔擔麪

擔擔麪是成都傳統麪食小喫,源於挑夫們在街頭挑着擔擔賣面而得名。擔擔麪是將麪粉擀製成麪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末而成。麪條細薄,肉香四溢,鹹鮮微辣,十分入味。

基本上所有的川菜館都會有這道小喫,做法上可能略有不同。但是不重要,好喫就行。辣油的香氣和肉臊的香氣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喫就停不了口。

擔擔麪的調料比較重口,典型的重油重料風格。喫擔擔麪的經驗就是一定要拌勻,喫的時候麪條和肉臊要搭配着喫,肉臊和辣椒油的豐腴感可以很好的融入麪條,喫完後不剩調料是最理想的狀態。

火鍋粉

使用鍋湯料烹飪出來的的粉條,這裏粉條一般指使用寬的紅薯粉,川渝地區較常見的一道小喫。

火鍋粉很多地方都能喫到,可以是火鍋店點上一份紅薯寬粉,也可以是一般小店專門製作的火鍋粉,一般我們說的就是後者。火鍋的香氣,粉條的爽滑,豆芽的脆嫩搭配香菜、小蔥和小米辣的特殊味道,讓這道小喫欲罷不能。簡直就是喫辣愛好者不容錯過的美食,一碗喫下來辣的汗水直流才叫過癮。一般冒菜店都有火鍋粉,至今還想念府河人家那銷魂的火鍋粉。

蛋烘糕

蛋烘糕,四川成都著名的傳統小喫,始於清代。清道光廿三年,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旁一位姓師的老漢從小孩辦“姑姑筵”中得到啓發,遂用雞蛋、發酵過的麪粉加適量紅糖調勻,在平鍋上烘煎而成。

來成都後我就迷上了蛋烘糕,然後就不能自拔。平底鍋的烘煎釋放出了雞蛋+麪粉的香味,同時正反兩面體現出脆香和鬆軟兩種口感。我是比較喜歡煎得稍微有點過的感覺,能更好的激發出蛋烘糕的脆香。

麪粉裏面加入的糖類物質奠定了蛋烘糕的甜味,然而厲害之處就是蛋烘糕夾的內容是千變萬化的,你可以搭配甜口的,也可以搭配鹹口的。我最喜歡的幾種搭配包括肉鬆、草莓果醬、土豆絲和酸豇豆。這種喫法很上癮,光是不同的組合搭配都能讓你在蛋烘糕攤面前考慮良久。

米粉

米粉,是四川地區特色小喫之一。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尤以綿陽、南充的米粉最爲出名。

四川也是喜歡喫米粉的地區,不過四川相對流行比較細的米粉。一般比較常見的就是最出名的綿陽米粉和南充米粉,雖然各有不同,但是美味都是相似的。

二狗老家是川東地區,讀書的時候喫的比較多的是嶽池米粉,算是偏向南充米粉的種類。工作後成都呆的時間很長,喫綿陽米粉的時間很多。特色的調味和豐富的臊子是喫米粉的最大樂趣,二狗比較喜歡牛肉、肥腸的臊子,遇到喜歡的店經常會多加一分臊子。南充米粉店一般還有搭配的“油餅”銷售,有機會的話一定試一試,組合在一起的話堪稱一絕。

酥肉

酥肉是一道特色傳統名菜,香酥爽口、肥而不膩,在中國各地較爲常見。川渝地區盛行搭配火鍋食用。

川渝地區火鍋店必備的一道小喫,可直接食用也可放入火鍋中煮食。兩種喫法兩種不同體驗,多數人更偏好直接食用,體現酥肉的香酥感覺。川渝地區一般會搭配辣椒麪食用,喜歡清淡口可以不加辣椒麪。

紅油餃子

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餃子是算很出名的北方食物,但是四川人照樣玩出了不一樣的精彩。

北方的餃子是真的不錯,我自己也特別喜歡。但是四川也有不錯的餃子,比如紅油餃子。著名的如鍾水餃就是這類,紅油餃子鮮甜香辣一應俱全。這種餃子和北方餃子差異較大,最大的特點就是入口會有比較明顯的甜味,同時餃子中只有豬肉未添加蔬菜。

甜水麪

甜水麪是成都很有名的特色小喫。麪條較粗入口有嚼勁,入口又甜又辣,十分特別。

地道的成都小喫不算多,但是甜水麪絕對佔有重要一席。這是一道兩級分化特別嚴重的四川小喫,喜歡的特別喜歡,討厭的特別討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很奇特的甜辣味,沒錯,就是又甜又辣。同時甜水麪也是川渝地區少有帶明顯嚼勁的麪條種類。

涼糕

涼糕是四川宜賓的一款傳統特色小喫。其味美香甜沙軟,食之清爽可口,還有解毒排膿、利水消腫、清熱去溼、健脾止瀉的功效。主要原料爲大米、井水、紅糖。

又是一款消夏必備的小喫,以宜賓葡萄井涼糕最爲出名。特點綿扎細嫩、入口清爽、回味香甜。前段時間地震對葡萄井有所影響,不少喫貨也對涼糕特別關注。涼糕的食材和做法談不上精緻,但是喫上一次後基本你就會喜歡上。

涼蝦

涼蝦 是產於湖北宜昌的十分常見的特色的一種小喫,滑糯清爽,柔軟清甜。它用大米制漿煮熟,用漏勺漏入涼水盆中而成。因頭大尾細形似蝦,故此得名,再放置紅糖水。是人們消暑的一道甜品。

網上看了下起源是湖北,不過四川地區這東西也蠻流行的,有爭議的加進來了。涼蝦和涼糕算是相近的產品吧,夏日消暑的佳品。涼蝦和蝦的關聯僅僅只是外形上有一些相似,其他方面沒任何關聯。製作方式相對簡單,但是用料和手法對出品還是有很大的影響。不同店家喜歡加不同的配料,基本上我覺得涼蝦搭配紅糖水已經足夠,一些店家爲了增加風味添加枸杞、花生、芝麻等材料的做法也很常見。

豆花

豆腐腦一道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喫,常與豆腐花、豆花混用,依據各地口味不同,北方多愛鹹食,而南方則偏愛甜味。川渝地區豆花種類繁多,都叫豆花但是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豆花在川渝地區種類繁多,不同地區的可能都叫豆花,但是東西不太一樣。上面展示的是蘸碟的豆花,豆花可以接近豆腐腦比較嫩,也可以接近豆腐形態比較老。主要味道是靠蘸碟提味,富順蘸碟豆花名氣較大。

此外比較常見的還有這種類似豆腐腦的豆花產品,可以自己添加牛肉、饊子等配料。成都名小喫小譚豆花就是這個類型。

四川也算南方,豆花的字典裏面肯定也會有甜口的存在。不過在成都除了甜品店外,能喫到甜口的豆花店不多。

此外大名鼎鼎的瀘州酸菜豆花又是另外一種東西了,基本上可以理解成豆腐湯鍋。一大鍋清湯食材,搭配較老的豆花,然後蘸碟食用。覺得火鍋太重口,或者冬天想暖暖身子的話喫這個是個不錯的選擇。

鍋盔

鍋盔又叫鍋魁、幹饃,是陝西省關中地區以及甘肅省武威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地方傳統風味麪食小喫。川渝地區改良後也較爲流行,不過和北方的鍋盔差異較大。

鍋盔雖然是北方食物,但是在四川依舊可以看到其身影。不過四川的鍋盔和北方的鍋盔差異較大,甚至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川內的鍋盔比較常見的分兩種,一種是上圖所示的類型,先煎後烘,麪餅本身帶肉同時煎制過程中需加油,這類鍋盔香脆略油似蔥油餅,常見的軍屯鍋盔就是這一類。

另外一類就是上圖所示的鍋盔,這類鍋盔和北方的鍋盔做法類似。風格樸實粗狂,但是川人開創性的將鍋盔剖開加入涼粉,兩者的配合堪稱完美。南充喜好這喫法,操作手法接近肉夾饃。

醪糟粉子

醪糟粉子是特色傳統名點,節日食俗。屬於甜品點心菜譜之一。醪糟粉子的烹飪技巧以煮菜爲主,口味屬於甜味。

醪糟粉子是川渝地區的叫法,更普遍的叫法應該是酒釀小丸子。喜愛甜口的人的心頭好,搭配火鍋也是一流。天冷的時候喝上一碗暖胃暖心,解油膩也有不錯的效果。

烤兔

手撕烤兔,作爲四川的傳統小喫,麻辣鮮香五味俱全,一直是傳統佐餐下酒的妙品。

烤兔相對其他小喫來說可能名氣沒那麼大,但是確實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小喫。比較傳統的做法都是將兔子烤好後手撕,然後加入香料拌勻。一盤又香又辣又脆的烤兔就可以開喫咯,搭配啤酒簡直是夏日夜宵的神品。

葉兒粑

葉兒粑,是四川地區特色傳統小喫。川西農家清明節、川南春節的傳統食品。製作葉兒粑選料考究,工藝精細,具有色綠形美、細軟爽口的特點。

四川地區傳統小喫,本地人來說可能談不上多喜歡。但是偶爾喫一下會覺得特別不錯,相對來說老年人對葉兒粑的喜愛程度偏高。估計也和葉兒粑細軟爽口的特點有很大關係,來四川的話推薦試一試。

肥腸粉

腸粉是四川省成都市衆多地方傳統名小喫中最有特色的品種之一,主要材料有紅薯粉,輔料有肥腸、菜子油、乾紅辣椒花椒等。肥腸粉麻辣鮮爽,色紅味美,配上特色的拌肥腸既可作爲小喫品味,也可權作特色一餐。

川渝地區都有喫粉的習慣,重慶的酸辣粉名氣頗大,到了成都與之對應的就是肥腸粉。相比之下肥腸粉的油腥感更重,而酸辣粉更清爽。不管怎麼說,喫一碗肥腸粉確實是不少成都人的心頭好,當然,點餐的時候記得一定要加一根節子。

三大炮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區傳統特色小喫,主要由糯米制成,由於在拋扔糯米糰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分爲“鐵炮”,“火炮”,“槍炮”,故名總稱“三大炮”。

寫這個不少人會開始開噴。二狗還是覺得有必要推薦一下的。來成都旅行,常規景點寬窄巷子、錦裏、洛帶古鎮都很容易見到三大炮。坦率來說,本地人現在消費這個的不算多(我們一般都買價格更實在的餈粑喫),不過這也算一個有趣的四川小喫。玩的過程比較有趣,來成都旅行還是值得一試的,算是一個遊客版紅糖餈粑。

三大炮香甜可口、甜而不膩、容易化渣,也適合搭配茶類作爲茶點食用。喜歡甜口和餈粑鬆軟化渣口感的小夥伴不容錯過。

三合泥

三合泥成都傳統的地方風味小喫。其特點爲酥香油潤、味甜不膩、滋糯爽口、營養豐富,配以紅白菜佐食,別具風格。

三合泥是傳統的成都小喫,但是現在能看到和品嚐到的機會很少了。口感細膩的甜味小喫,香氣十足,口感豐腴。但是大量豬油和堅果的加入,鑄就了這款高熱量小喫,生活水平的提高讓這款產品在越來越遠離人們的視野。有機會的話獵奇可以試一試,畢竟這種機會真的不多咯。

​瀘州黃粑

瀘州黃粑是四川瀘州、自貢、宜賓等地老百姓熱愛的傳統小喫之一,傳統節日食俗,在四川南部地區民間流傳幾百年至今。瀘州黃粑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味甜餈和。

​味甜餈和,喜歡甜口小喫的話不容錯過。良姜葉內所含的芳香油帶來了黃粑特有的香氣。黃粑的可以蒸熟後撥開良姜葉直接食用,也可以冷卻後切片油煎,不同喫法風味差異較大。和不少小喫不同,黃粑相對容易儲存,喜歡的話可以選擇網上購買。

棒棒雞

取用雞肉經煮熟後用木棒將雞肉捶松後食用。棒棒雞是四川特色涼菜,主要食材是雞肉,其味型屬於川味中的“怪味”。

來四川玩的遊客一定可以看到市區隨處可見的棒棒雞熟食店,主打的自然是棒棒雞。不同賣家的口味略有差異,但是各自的獨特配方造就了各自口味上的差異。鮮美嫩滑的涼拌雞肉,搭配紅豔豔的複合拌料,造就了這道獨特的川味美食。木棒敲擊刀背的獨特切雞方式,讓雞肉的厚度可以保持均勻一致,同時也讓這道川菜增加了不少文化韻味。冷鏈技術和物流的進步,讓享受棒棒雞變得更加方便,網上下單的話在全國主要城市也是輕鬆愜意的享受到這道四川美食。

小結:

洋洋灑灑七千字咯,不過還有不少四川小喫沒有寫到。限於篇幅就寫到這裏吧,後面還會有機會和大家繼續分享四川美食的。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留言交流,關於四川的喫喫喝喝二狗都可以和大家聊一聊。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大家就可以開心愉快的享受美食,也歡迎各位小夥伴來四川玩呀。我是二狗,期待下次相見,溜咯溜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