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梁斯

1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了10月份主要金融數據情況。結合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主要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M2、社融表現不及市場預期,但後續有望反轉。

10月份M2同比增長8%,M1同比增長2.7%。M2增速創歷史新低,M1增速創近期新低,均不及市場預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2%,增量爲728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716億元。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三項合計減少2675億元。整體看,10月份金融數據表現疲軟,近期出臺的各項支持企業融資的措施可能與此有關。此外,許多信託項目臨近年底到期,企業還款也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考慮到近期政府出臺了多項措施,M2和社融增速也處於歷史低位,未來M2和社融增速或將出現反轉。

二、部分領域存在市場失靈現象,迫切需要其他手段解決。

企業融資環境還未顯著改善,生產經營活力尚未有效釋放。原因有三: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尚未得到有效緩解。2018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持續下降,實體經濟風險暴露有所增多,結構性矛盾凸顯。目前我國尚處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階段,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經濟增速下降屬正常現象。但在金融風險尚未完全消除、外部不確定性依然顯著的情況下,各類主體對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的憂慮增多。二是去槓桿政策強力推進帶來的市場負面預期尚未修復。受上半年去槓桿政策的影響,許多企業融資渠道急劇收縮。由於難以在短期內擺脫長久以來產生的需求粘性,在全面推進去槓桿的情況下,實體融資整體偏緊,風險溢價不斷上升,企業的其他融資渠道同步受到影響。三是風險狀況進一步凸顯。我國短期內難以完全擺脫對信用推動經濟增長的依賴。現階段,金融機構面臨的客戶信用風險有所上升,企業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同步上升,資金供給和需求方產生多重摩擦。此外,供給側改革的各項推進措施尚未完全落到實處,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亟待緩解,市場難以實現有效出清,部分領域可能產生市場失靈現象。

三、掌握政策主動權,穩健推進各類幫扶措施。

近段時間以來,包括中央政府、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均不斷推出措施,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扶植民營企業發展,政策的自我完善機制在不斷構建。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的去槓桿政策是主動去槓桿,因此可以控制政策的節奏和力度。在確定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要繼續堅定政策方向,但要做到有的放矢,做好政策權衡。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報告中去掉了“堅定做好結構性去槓桿工作”的表述,結合近期政府的一系列表態,未來金融工作有以下看點:一是政策推進落到實處。在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同時,繼續改善企業營商環境,特別是企業生產經營環境,將降稅、降成本落到實處。例如爲提振企業經營活力,可以通過降收入的方式擴大財政赤字率。二是在市場預期還不穩定的情況下,強調市場機制自主運行可能會出現過度出清,進而出現市場超調。政策介入不在於干預市場機制運轉,而是穩定市場預期,避免出現市場自發超調。政策介入要堅持市場爲主、政策爲輔的方向,避免過度干預導致市場機制扭曲。可借融資難時機剔除部分該破不破的殭屍企業,推進市場部分出清。三是平衡經濟增長內部機制的調整。中美貿易摩擦的負面效應會逐步顯現,主要國家貨幣政策正常化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向下壓力。這需要進一步擴大內需規模和提振有效投資。通過擴大內需來提振需求,同時通過供給改革改善供給結構,形成良性循環,最大程度降低外部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

本文編輯:謝松燕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更多原創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