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剛啓動的小車速度並不快,但由於電動車安全技術存在問題等原因,導致老人腦部受重傷不治身亡。低速電動車普遍安全性能差,上路行駛存在安全隱患(資料圖/記者劉璽 攝)。

株洲蘆淞區機場大道與千億大道交叉路口處,一名六旬老人駕駛低速電動四輪車(俗稱“老年代步車”)闖紅燈後,與正常行駛的小車相撞。
雖然剛啓動的小車速度並不快,但由於電動車安全技術存在問題等原因,導致老人腦部受重傷不治身亡。
前日,蘆淞交警認定電動車司機負全責。


紅色電動車闖紅燈後與正常行駛的小車相撞(監控截圖)

監控 電動車車門被撞開,老人摔出車外
蘆淞交警大隊事故中隊民警介紹,4月12日早上8點多,他們接警趕到現場,看到一輛電動車翻倒在地,電動車司機已經身亡。“老人早上7點多去白關趕集,在趕集回家途中發生了事故。” 監控畫面顯示,電動車當時沿着千億大道往羅塘方向行駛,經過機場大道路口時闖紅燈,而小車往醴陵方向行駛,車子在路口等完紅燈剛剛起步,屬於正常行駛。 兩車相撞時,電動車車門被撞開,老人摔出車外。 對此,醫生判斷他是腦部遭受外力重創導致死亡。 另外,老人的妻子也在事故中受傷,她當時坐在後座。 事發後,民警對兩輛車進行了技術鑑定,根據鑑定結果以及現場視頻情況,最終認定電動車司機負此次事故的全責。“司機闖紅燈且無證駕駛,肇事電動車經過技術檢測,結果爲安全技術存在問題。” 民警說,其實當時小車的速度並不快,如果電動車司機能夠遵守交通規則,而電動車安全性能好點的話,這起悲劇完全可以避免。


低速電動車普遍安全性能差,上路行駛存在安全隱患(資料圖/記者劉璽 攝)

數據 低速電動車交通事故逐年增多
據不完全統計,蘆淞區2017年低速電動車交通事故數爲476起,2018年上升到594起,2019年截至4月已經有200多起。 而據公安交管部門統計,近5年全國共發生低速電動車交通事故83萬起,造成1.8萬人死亡、18.6萬人受傷,引發的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增長,年均分別增長23.3%和30.9%。 昨日上午,記者在黃河路口蹲守了30分鐘,發現經過的10輛低速四輪電動車中,有4輛車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違法行爲。 其中,1輛車闖紅燈、1輛車違規掉頭,還有 2 輛車經過斑馬線時未禮讓行人。

調查 一些低速電動車連安全氣囊都沒有
昨日下午,記者以購車爲由,來到荷塘區紅港路附近的一家低速電動車銷售店。 店內的低速電動車售價在1萬多元至4萬元不等,低價位的電動車外殼單薄,沒有配備安全氣囊,也沒有防撞鋼樑。 商家稱,低速電動車行駛時速可以達到40公里至60公里,由於不用上牌也不用考駕照,再加上價格便宜,經常有老年人來諮詢購買。 市區一家新能源汽車銷售店負責人介紹,由於國內一直沒有出臺低速電動車國家標準,一些生產企業爲了節約成本,車體材料使用的是廉價的塑鋼和鋁合金,車輛故障率較高,安全氣囊、安全帶這些基本配備都沒有,更別說ABS、剎車輔助等救命設備了。 另外,很多低速電動車的轉向性能差,剎車有效距離較長,也存在安全隱患。 記者瞭解到,低速電動車國家標準早在2016年11月22日就已立項,項目週期24個月。 本應該在2018年年底出臺的標準卻因爲種種原因遲遲未出,而該標準預計將在2021年出臺,屆時將把低速電動車納入汽車管理,同時還會對車輛安全性能等條件實施嚴格管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