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沒有考試就好了”。世家大族還是能控制地方輿論。

考試

我們都曾經、正在、將要

爲此拼搏

對於考試

我們感情複雜

有人喜歡、也有人討厭

甚至有人會覺得

“沒有考試就好了”

漢代的時候

朝廷爲了招募人才

推行察舉制

· 這個察舉制是個什麼東西呢?·

就是皇帝公開向全國徵求人才

參考羣衆的輿論選拔人才

其中兩個比較重要的考察科目是

“孝廉”和“秀才”

“孝廉”就是要求

孝敬父母、清廉勤政

“秀才”就是要求

才能突出

乍一看

嘿,挺好

羣衆的輿論?

孝不孝?

廉不廉?

秀不秀?

世家大族

很簡單就能掌握當地輿論

也可以與官員勾結

自然就能一手掌控察舉制

他們通過不斷把自己的人送去參政

讓權力和人才

逐漸集中到自己的手裏

東漢末年的民謠

是這樣諷刺的: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講得很直白

推舉的秀才

字不識幾個

推舉的孝廉

把父親扔得遠遠

所謂的寒門子弟

實際上渾濁不堪

所謂的名門良將

膽子還不如雞大

拜察舉制所賜

很多家族積蓄了資源

東漢後的三國

那可是出了一大批政治家族

比如吳郡陸氏

大家可能只知道一個陸遜

火燒連營打敗劉備那個

其實除了陸遜

陸氏的陸抗、陸凱、陸瑁……

人家一家人都是在吳國身居高位

魏晉南北朝

曹丕當了魏文帝后

他採取了大臣陳羣的建議

用的是九品中正制來選拔人才

·這個九品中正制又是什麼東西呢?·

大概就是

朝廷派官員去各地當“中正”

這個“中正”參考地方羣衆輿論和公共意見

然後按照三方面評定當地人才

家世

行狀

定品

最後把表給朝廷

讓朝廷以此爲根據選拔人才

九品中正制

其實就是察舉制的延伸

換湯不換藥

一開始

中正們還挺負責

真的按人品才能來評定

很快就變味了

“家世”這一項

逐漸變成了考覈的重頭戲

比起察舉制聽地方輿論

九品中正制

說白了不就中間多了個“中正”

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世家大族還是能控制地方輿論

最多就多了巴結中正這一步

這還是高估了官員的情況

考慮到世家大族的權力地位

誰巴結誰還說不定呢

所以

九品中正制同樣成爲了

世家大族們的工具

通過控制九品中正制

一些當任高官的家族迅速崛起

搞到後來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 什麼意思?·

就是說如果你出身不怎麼樣

就算才能再好

能給你個小官做做已經頂天了

如果你出身世家

不管怎麼樣

起碼得從大官做起

東晉的時候就更離譜了

當時的大家族——琅邪王氏

勢力大到直接跟皇室司馬氏

平起平坐

王氏兄弟上朝時

皇帝居然要起身迎接

當時的百姓都看笑了

紛紛唱

王與馬,共天下

九品中正制過了400年

時間來到了隋唐

隋唐的皇帝們感覺世家大族們

實在有點太囂張

就想極力擺脫其影響

於是他們推行了

科舉制

一開始

確實有些庶民通過科舉考試

當上了大官

打破了被壟斷的上升途徑

世家大族們有點慌了

你以爲這就足以打擊到他們

世家大族們很快就找回了節奏

首先

唐朝有科舉和蔭舉兩種仕途

其次

士族們向來注重文化教育

這一點平民很難比得上

所以科舉慢慢也被壟斷了

這其實很可怕

舉個例子

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

共出了27位宰相

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共出了29位宰相

范陽盧氏出了8位宰相

之前提到的吳郡陸氏,也出了6位宰相

……

可不可怕?

還有更可怕的

各大家族會互相通婚

其實一見面大家都是親戚

唐文宗曾希望宰相鄭覃

把孫女嫁給太子

但鄭覃寧願把孫女嫁給了

當時是九品小官的崔某

士族門閥實行內部通婚

連皇族也根本不放在眼裏

搞得皇帝都懷疑人生了

《新唐書》: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世家大族想盡一切辦法來保住自己的地位

他們真正可怕的地方

不僅僅在於金錢和權力上的壟斷

而是

· 壟斷教育·

這纔是最根源的壟斷

即使有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之後

世家大族們

有更好的家風

有更好的老師

有更好的教育資源

而平民呢?

根本沒有辦法相比

壟斷教育的後果很嚴重、也很直白

唐朝的進士是很難中的

別人想中一個進士都難上天

但從中唐開始

范陽盧氏超過100人中進士

蔭舉科舉兩開花

世家大族牢牢抓住了上升渠道

照樣把權力逐漸集中到自己的手裏

至於普通人怎麼辦——

世家大族終究還是沒落了

宋朝時

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

經濟大大發展

平民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

同時印刷術和造紙術的普及

讓平民更容易接觸到教育

世家大族們或許仍有優勢

他們已經無法再壟斷教育

所以無法回到以前的繁榮

只能沒落

從此往後

越來越多出身貧寒

卻有熱血、有才識的熱血青年

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脫穎而出

成爲國家棟梁

而這

就是教育公平的意義所在

教育公平

是古人、也是我們現代人

一直在追求的終極目標

如今

在全面提倡素質教育的時候

山村地區的留守兒童

卻只能翻來覆去地翻

那本已經看過好幾遍的書

在我們玩着手機、划着平板時

有的孩子連彩色畫筆都沒有

而她最大的願望

只不過是畫一幅彩色的畫而已

我國偏遠山村地區的

留守兒童和寄宿制學校數量日益增多

課後生活時間的增長

以及美育類教育的欠缺

使得孩子們的課後生活

少了許多樂趣

我們不是世家大族

我們出身平凡

因此

我們比任何人都痛恨不公平

因此

我們纔要去全力守護教育公平

10塊、1塊……

這些錢不夠看一場電影

甚至不夠喫一頓飯

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善意幫助

只要能夠彙集起來

都能把這個社會往教育公平的方向

推進一步

總有一天

他們不會再因爲沒有彩色畫筆

只能畫着黑白色的畫

不會再因爲沒有課外書

只能重複翻着皺巴巴的課本

他們會用着彩色的畫筆

描繪出稚嫩可愛的夢想

會讀着嶄新的課外書

發現廣袤世界的精彩

他們會露出天真的笑容——

而這些笑容

就是最寶貴的財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