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8億多的銀行貸款,逾期多年不還,借款法人及實控人被司法列入“老賴”名單,放款方——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將“老賴”公司及個人告上了法庭。6月2日下午,杭州銀行公佈了該案一審判決結果,“老賴”被要求十日內償還本息合計近12億元。

“老賴”公司和背後的實控人究竟是何許人也?券商中國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除了欠杭州銀行的近12億元,該公司法人還欠工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鉅款。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筆借款還牽扯出一段幾年前上海銀行業與鋼貿企業間曾發生過的信貸危機。

記者發現,葉羅彬等人在2014年10月23日向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借的這筆8.37億元貸款,產生於上海鋼貿市場信貸危機集中爆發之後。法院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就在其向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借款的同一天,葉羅彬因與農業銀行寧德東僑支行的借款糾紛被法院立案,涉及的數額約1225萬元,顯示已逾期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將這筆8.37億元貸款發放給葉羅彬的公司璟合實業之前,葉羅彬另一公司運天鋼鐵向杭州銀行上海分行的借款已經逾期三個月。杭州銀行上海分行當時貸款審批的流程不得而知。

杭州銀行2014年年報顯示,2014年末,杭州銀行資產總額爲4185.41億元,貸款餘額爲1966.56億元,其中上海地區貸款餘額爲127.32億元,這筆8.37億的貸款佔當年上海地區貸款的6.57%。

由於杭州銀行並未公佈該筆貸款的具體到期時間,記者翻閱2014-2016年財報數據後發現,2016年末杭州銀行不良貸款數額突然猛增至40.04億,一年間增加了10.67億元,不良率比上年增加0.26個百分點。若假設該筆8.37億元貸款爲一年期,且逾期後開始計入不良,則分別佔杭州銀行2015年不良貸款總額的28.5%,2016年不良貸款總額的20.9%。

判決下來後,這筆本息近12億的貸款究竟能收回多少,目前仍是個未知數。

借款8.37億六年未還

公告顯示,該借款發生於2014年,到期後不還引發糾紛。2019年12月,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因與上海璟合實業有限公司(簡稱“璟合實業”)上海祝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上海祝源”)、葉羅彬等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訴訟。

杭州銀行發佈公告稱,被告璟合實業應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杭州銀行上海分行支付借款本金8.37億元、利息及罰息就超過3.41億元,加上案件受理後產生的利息,被告要償還的債務總計近12億元。此外,三位被告還要共同負擔律師費90萬元,案件受理費593.1萬、保全費5000元。

據瞭解,這筆借款產生於2014年10月23日,杭州銀行上海分行與璟合實業簽訂《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約定璟合實業向公司上海分行借款人民幣約8.37億元,還款方式爲分期還款,璟合實業以其擁有的位於上海市黃浦區魯班路的若干房產等物業向公司提供抵押擔保。

同日,上海祝源與杭州銀行上海分行簽訂《保證合同》,葉羅彬向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出具《融資擔保書》,均爲璟合實業在上述《借款合同》項下的付款義務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記者在天眼查上看到,璟合實業公司自身風險信息高達265條,擔保人上海祝源的風險信息更是達到了390條,二者均被最高人民法院公示爲失信公司。

被告璟合實業借款距今已近6年,本金及利息至今仍未償還。這家公司緣何欠此鉅款?背後的實控人爲何還欠多家銀行貸款?

起底“老賴”企業家

據天眼查資料,上海璟合實業成立於2011年3月,其法定代表人爲葉羅彬,目前仍擔任3家公司的法人代表,而且他還是16家公司的股東。

公開報道稱,葉羅彬出生於1980年,福建寧德人,自1998年起在上海從事鋼鐵行業,旗下有上海運天鋼鐵有限公司。2006年後,葉羅彬將其商業版圖擴大到上海地區的房地產業,2009年至2011年間,這位“80後”商人曾先後花重金入股上海依雲灣花園、新江灣城的地產項目。

2012年9月,葉羅彬斥資5億元參與國資企業城投控股設立的房地產投資基金公司。璟合實業公司成立以後,更是耗巨資投資了位於上海黃浦區匯暻生活廣場商業地產項目,資料顯示,該地產佔地面積3.5萬平米,若按某營銷公司對該地產商鋪每平米5.8萬元的定價,目前商鋪價值就可能超過了20億元。

此外,記者發現,璟合實業的母公司正是杭州銀行這筆貸款的擔保人上海祝源發展公司,該公司的法人代表葉俊籌也是福建寧德人,持有璟合實業的100%股份。

國際金融報此前報道,就在幾年前,這家公司還曾在不良資產行業中下海撈金。2013年10月和12月,上海祝源曾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簽署轉債協議,以3折約4680萬元的價格,拿下了華融的某資產包。

巧合的是,這個資產包中有19家是與鋼材貿易有關的債務企業,債權資產包的總價是1.5億元,而葉羅彬正好也曾做過鋼鐵生意,他旗下上海運天鋼鐵公司,成立於2003年,目前仍在存續狀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幾年前投資不良資產的葉羅彬等人,其公司的借款也成爲了銀行眼中的不良資產。近年來,璟合實業多次捲入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包括公司自身欠銀行的貸款,或作爲其他公司的借款擔保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法律文書顯示,其涉及工商銀行天津技術開發區分行約3.67億元的欠款,光大銀行上海浦東支行約6.69億元貸款的本息,以及涉及的平安銀行上海分行的一系列還款責任。

大量借款未還,讓葉羅彬成爲了法院黑名單上的“老賴”。記者查閱全國法院執行信息公開網發現,其失信記錄多達32條。早在2014年10月,他就被法院列爲“老賴”,時間跨度從2014年到2019年不等,失信記錄大部分顯示爲欠款未還。

有意思的是,這麼一位法院黑名單上的“老賴”現在仍擁有不少光鮮的頭銜。上海市寧德商會的公衆號顯示,葉羅彬目前擔任該商會的名譽會長兼執行會長、周寧縣上海商會常務副會長。翻閱該商會公衆號歷史文章,他以執行會長的身份活躍在上海寧德商會的各個正式場合中,其中還包括最近與寧德有關政界、商界人士的會面。

銀行風控之殤

導致杭州銀行與葉羅彬這一系列貸款出問題的關鍵,正是五六年前一度鬧得轟轟烈烈的上海鋼貿風波。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上海浦東新區法院2013年全年受理鋼貿類貸款糾紛2500件,2014年一季度就達到了1051件,糾紛主體也不再限於上市銀行,許多小銀行也捲入其中。當時,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大行“損失慘重”,不良貸款劇增。

民生銀行2014年年報顯示,2014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爲1.17%,同比上升0.32個百分點。2013年上半年,中信銀行逾期貸款合計306.85億元,比年初增長42.82%;長三角地區不良貸款餘額達到100.27億元,佔總額61.26%,不良貸款率2.22%,較2012年末大幅增加。

據理財週報2014年的報道,當時中信上海分行爲抓住鋼貿企業客戶,做了大量的小企業聯保。當時中信銀行上海分行成爲中信鋼貿壞賬最嚴重的分行,彼時中信銀行上海分行鋼貿規模100億元,風險敞口卻達60億。2014年,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透露,新增的不良資產主要就是2011-2013年間形成的。

類似的情況也曾在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出現過。券商中國記者以“杭州銀行上海分行”、“鋼鐵”、“寧德”等關鍵詞在裁判文書網上搜索,結果顯示,除了葉羅彬等人的借款外,還有多家企業因貸款糾紛被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告上法庭,借款時間在2011年至2013年之間。

然而,記者發現,葉羅彬等人在2014年10月23日向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借的這筆8.37億元貸款,產生於上海鋼貿市場信貸危機集中爆發之後。法院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就在其向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借款的同一天,葉羅彬因與農業銀行寧德東僑支行的借款糾紛被法院立案,涉及的數額約1225萬元,顯示已逾期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將這筆8.37億元貸款發放給葉羅彬的公司璟合實業之前,葉羅彬另一公司運天鋼鐵向杭州銀行上海分行的借款已經逾期三個月。杭州銀行上海分行當時貸款審批的流程不得而知。

據新華社2016年8月的報道,早在2011年,先期預警指標顯示,上海鋼材貿易行業存在嚴重的重複質押、負債過度情況。在風險暴露前,原上海銀監局就針對鋼貿信貸風險向銀行發出預警,並打擊了相關違規操作。

原上海銀監局發現,大量鋼貿商將存放在倉庫裏的同一批鋼材重複抵押給多家貸款機構;貿易商之間互相擔保以增加借款;通過“一女多嫁”甚至僞造虛假倉單,鋼貿商套取銀行貸款用於投資房地產或其他投機領域,而銀行爲追求業績,審貸也出現盡職調查不足。

原上海銀監局還委託第三方進行調查,以當時上海整個鋼貿體量,貸款只需1300億至1400億元,但實際的鋼貿貸款卻達到了2400億元,足足多了千億元。

對於這場危機的化解,原上海銀監局及時出臺了監管條例,嚴控假倉單、騙貸、挪用。據****此前報道,截止到2016年,鋼貿融資回收成效明顯,鋼貿表內外授信餘額已經縮減到目前的正常貸款214億元,成功重組、回收信貸資產1500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鋼材貿易貸款1.89萬億,同期全國貸款總額54萬億元。鋼材貿易貸款在整個銀行貸款中的比例高達3.5%。其中,上海鋼貿行業向銀行融資達1600億元。

南京財經大學金融風險管理研究所所長陸岷峯在其論文《當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特徵與對策研究》中強調,在信貸管理過程中,商業銀行風險防控能力直接決定着其資產質量水平。無論是從客戶准入、貸前調查、貸款審批,還是放款審覈、貸後管理各個流程都要注重風險防控。

他認爲,在客戶准入審覈時,若盡職調查不充分,對資本金來源真實性覈實不準,就使得潛在的信貸風險點深藏其中,埋下隱患;在貸後管理上,若對貸款資金流向、押品狀況等監控不到位,就使得風險難以有效緩釋,擔保措施名存實亡。總之,不良貸款的飆升與商業銀行內控管理水平、風控把控能力密切相關。

葉羅彬及其公司璟合實業所欠杭州銀行上海分行的這筆本息近12億的貸款,恐怕是“打了水漂”。公告顯示,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可以依法與被告璟合實業協議,以抵押物折價或者申請以拍賣、變賣所得價款優先受償。

可是,另一法律文書顯示,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葉羅彬公司璟合實業旗下位於上海的商業地產,在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間產生的租金等應收賬款3.25億元,應優先償付給工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分行。

杭州銀行近日的公告稱,對於此次訴訟涉及的貸款,杭州銀行此前已將本次訴訟所涉貸款納入不良。但目前該判決尚處於上訴期內,且被告償債能力及抵押物的變現時間仍存在不確定性,杭州銀行已對本次訴訟所涉貸款計提相應貸款損失準備。

杭州銀行公告強調,“預計本次訴訟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造成重大影響”。

上海“周寧商幫”鋼貿往事

周寧縣位於福建寧德,是一個人口二十多萬山區縣。爲了謀生,上世紀90年代起,周寧人大規模湧入上海,彼時大量周寧人通過親戚和老鄉的推薦來到上海從事鋼貿行業,逐漸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集聚,其中曾有8萬人在上海從事鋼鐵貿易。

據證券時報2012年報道的數據,當時周寧人把持了上海40多家大型鋼材市場,建築鋼材交易額達上千億,約佔上海建築鋼材市場總批發額的70%、零售額的80%。

周寧縣的衆多同鄉在滬打拼逐漸形成了抱團發展的態勢,也有了互相扶持的需求。資料顯示,1995年7月,周寧在滬的企業家肖志成、周倫滔、鄭克用等20多位老鄉自發組織成立了“周寧在滬企業互助會”。1996年2月,由周寧縣相關政府部門的牽頭下,周寧企業家在此互助會的基礎上成立了由周寧在滬企業家組成的周寧縣上海商會,此後會員企業達到1000多家,主要從事鋼材、木材、房地產開發等行業。

2000年之後,中國的鋼鐵行業快速發展,到2013年中國粗鋼產量達7.79億噸,佔全球48.5%。鋼鐵生意隨着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變得炙手可熱,當時,有不少在上海從事鋼貿生意的周寧人賺得盆滿鉢滿。

由於鋼貿生意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因此也就需要銀行信貸的支持。但鋼鐵貿易商所需的資金量大,又沒有足夠的抵押物,於是寧德在滬的企業家開始推行聯保貸款的模式。

上海大學吳軍在其研究論文《中小企業聯保貸款的機制設計之惑》中提到,上海的鋼鐵貿易企業,通常以3-4個借款人成立聯保小組,並以連帶擔保責任爲特徵進行聯保貸款。到2011年,上海地區鋼貿貸款餘額爲1600億元,其中將近一半以上的貸款對象都採用聯保貸款融資模式。

葉羅彬及其老鄉在當時也採用了這種融資模式。除了2014年10月杭州銀行上海分行與葉羅彬的這筆8.37億貸款糾紛,券商中國記者在裁判文書網上獲取的與葉羅彬有關的一系列法律文書顯示,杭州銀行上海分行此前曾允許前者通過聯保貸款模式融得大筆資金。

2013年7月17日,葉羅彬所有的上海運天鋼鐵有限公司,與上海閩桂鋼鐵有限公司、上海榮隆鋼鐵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互相爲對方擔保,向杭州銀行上海分行總共獲取4.26億元的貸款資金,其中葉羅彬的公司就融得8000萬元。

這種聯保貸款機制原本被上海當地的銀行廣泛接受,但宏觀經濟的系統風險卻被人們所忽視。隨着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金融海嘯,傳導到國內後,鋼鐵消費需求下降,2012年後鋼鐵產能過剩進一步凸顯,大量鋼貿企業面臨危機。

記者翻閱法律文書發現,2011年至2013年間,採用聯保貸款模式,葉羅彬等人還向平安銀行上海分行、興業銀行上海虹橋支行、華夏銀行上海分行等銀行融得了多筆信貸資金。

但是,隨着2011年開始的銀根緊縮政策,銀行業貸款開始收緊。2011年底至2012年上半年,銀監會及上海銀監局多次發文警示鋼貿企業的授信風險。2011年底開始,一些銀行對鋼貿企業貸款更加嚴格,而且要收縮此類貸款的總量。在宏觀政策收縮的環境下,鋼貿行業貸款的違約風險在2012年開始陸續爆發。

葉羅彬等人此前向杭州銀行、平安銀行等各類銀行所借的鉅額款項也陸續爆發違約。在周寧人同鄉之間互相擔保貸款的模式之下,一損俱損,因借銀行貸款逾期,葉羅彬等人在2014年至2019年間,先後被農業銀行寧德東僑支行、杭州銀行上海分行、平安銀行上海分行等十幾家銀行告上法庭。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僅杭州銀行上海分行2013年7月通過聯保模式借給葉羅彬等人的4.26億元產生的利息及逾期罰息就超過了2290萬元。

除此之外,大量當時在上海從事鋼貿生意的福建人企業破產,陷入銀行債務危機。有媒體報道,據不完全統計,自2011年起鋼貿行業因債務問題有超過10人自殺、300多人入獄、700多人被通緝,導致的壞賬規模近100億美元。

在上海周寧商幫鋼貿生意的鼎盛時期,周寧上海商會前會長周培建曾揚言,“我們周寧人在銀行那裏,沒有一分錢壞賬”。鋼貿行業的信貸泡沫破裂後,在銀行業流傳着上海及江浙一帶的銀行紛紛“封殺”寧德人的傳言。

寧德地區的“3522”開頭身份證在大部分銀行都不允許辦理信用貸款和信用卡,更嚴重的時候,甚至只要是福建“350”開頭身份證的人士都無法在長三角地區貸款。

2012年周寧上海商會發布《致商業銀行的一封公開信》,請求銀行對周寧鋼貿企業的貸款還款時間寬限,並希望提供續貸支持。不過,在鋼貿企業和銀行業之間的銀企協調會中,始終未有實質性的成果。

時任上海鋼鐵服務業協會會長的寧德企業家周華瑞曾向媒體表示:“銀行的態度沒有改變。追着鋼材市場要債,還要把散戶的債也背過來。”

還不起錢的上海寧德鋼貿商人名下的股權、地產等資產紛紛遭到查封或強制拍賣。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葉羅彬的璟合實業與光大銀行浦東支行的糾紛中,涉及的借款本金約6.69億元,已被法院強制變賣該公司位於上海的多處房產共計1062萬元進行償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