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因爲盲目的自大、閉關鎖國,被西方列強打得苦不堪言。且不說當時的老百姓,就連皇帝到整個朝廷對中國以外的世界也是一無所知,所以在對外交流上常常搞出了很多的烏龍。

比如在康熙盛世,俄國派外交使節來朝見康熙皇帝,按照大清的規矩,前來見者,必須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可俄國的外交使節認爲,他們代表的是一個國家,怎麼行下跪之禮,有辱國格,所以很不樂意。康熙知道以後非常的生氣,特別批示說俄國太沒有文化了,不懂規矩,以後要找個機會教化一下他們,給他們立個榜樣,康熙沒有等到教育俄國的機會就駕崩了。

到了他兒子雍正的時候機會來了,朝廷派出了一個龐大的使團訪問了俄國,祝賀俄國女王登基,在遞交國書的時候,一個龐大的使團齊刷刷的給女王下跪,行叩拜之禮,而且大清使團久跪不起,一直要等到俄國宣讀完國書纔在嘹亮的“吾皇萬歲”聲中起身。

更讓女皇和各國使團瞠目結舌的是,只要女皇對大清使團說話,大清使團這幫大臣就會下跪向女方致謝。當時清廷以爲這樣可以讓沒有文化的外國鬼子好好學習禮節,而外國鬼子卻認爲大清人像奴才,沒有國格和尊嚴。

到了咸豐年間,全世界都把咱大中華當作外強中乾的軟柿子,朝廷也拽不起來,成立了總理衙門,算是大清首個外交部,可辦起事來讓老外受不了。當時的英國外交官說,大清的總理衙門辦事作風有別於國際外交規矩,其他國家大使之間見面就直接談正事了,而大清官員先得一番招待,茶水、點心、瓜果、甜品,還要請王公大臣陪坐,陪座的就像小孩子一樣毫無主見,只會等親王說完以後附和一聲“對對對”“好好好”。

再說一個,當時中國最懂外交的李鴻章,他出訪外國的時候也非常丟人。李鴻章訪問法國,法國爲他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按當時的禮儀,兩國首腦要高唱各自的國歌。清朝哪來的國歌啊,李鴻章一抖個機靈,當場就嗯嗯呀呀地唱了一首安徽小調,李鴻章參加俄國沙皇加冕儀式,皇后向他伸出手來,示意吻手禮,李中堂以爲皇后在問他要小費,當場就把慈禧贈給他的鑽戒送了出去。

最搞笑的是李中堂訪問英國,戈登將軍爲了表達自己的對他的情意,把心愛的名犬送給了李中堂,結果李中堂過了幾天致謝說“謝謝你送我的狗,味道真好,我可喫了不少。”

相關文章